醫院染疫風險高 心臟病人胸口痛仍拒入院恐致遲診

2021030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患者即使胸口痛及氣促仍未有即時求診。
新冠肺炎已肆虐一年多,有國際研究指疫情爆發令心臟病患者入院與相關手術數字亦有下降,惟心臟病死亡率未有減少。香港有關注心臟病患者組織今(2日)公布,發現本港有約60%患者因疫情影響求醫決定,當中最多人憂慮醫院十分高危、易受感染,另亦有近70%人雖出現不適,卻未有即時求醫。
關注心臟病患者非牟利慈善團體「關心你的心」於本年1月委託香港中文大學傳播與民意調查中心,就「新冠肺炎疫情對心臟疾病患者的影響」以問卷形式訪問了203名心臟病患者。調查發現,有60.6%受訪者認為疫情影響他們處理心臟不適,當中83.7%人因擔心醫院是高危地方,有機會受感染;39%人因而減少外出。另外,有74.4%人在過去12個月出現胸口痛、氣促等心臟不適徵狀,但當中有73.5%人未有即時求診,但有如期覆診。
「關心你的心」主席梅卓能指,自己便是其中一名延誤求診人士,他自己在去年出現心臟不適,當時以為是疫情下居家時間長,運動量減少所致,但其後出現氣促、頸部肌肉痛等病徵,擔心是心肌梗塞的徵兆,最後才到醫院求診,經電腦掃描後確實是心肌梗塞,要進行通波仔手術,過程延誤三星期。66歲的冠心病患者李女士同樣指擔心疫情,一年4次複診減少至兩次,曾出現頭痛病徵亦是較進食俗稱「脷底丸」的藥物便算,幸而病情未有惡化。
心臟科專科醫生李耿淵指,在去年1至3月疫情期間爆發初期,病人從發現病徵到診治平均時間比往年延長2至3倍,認為疫情構成遲診情況嚴重。他更指,假如病人接受「通波仔」手術延長240分鐘,死亡風險將增68%。
李指,去年曾有病人因未有及時求醫而死亡。他解釋,心肌梗塞是急性心臟病,會產生嚴重併發症,如二尖瓣血液倒流、左右心室間隔破損、甚至嚴重會出現心胞積血的狀況可以在數分鐘令病人死亡,上述三種情況都必須及時進行手術,延誤求診時間越長,越有機會令心臟肌肉壞死。他建議患者一旦出現不適便要及時求診,同時要做好防疫措施,並依期進行治療等。
《香港疫慌》專頁: http://hk.on.cc/fea/hk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