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問題兒童久候診治或現抑鬱 團體促醫管局縮短輪症時間 

2021030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伍敏姿指,不少ADHD兒童因延誤治療,導致出現情緒問題。(姚秀儀攝)
兒童患上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自閉症或情緒疾病並不罕見,惟他們由發現至獲公立醫院醫生接見治療,往往歷時2至3年,在等待期間,不少兒童因延誤治療,導致出現抑鬱、焦慮等情緒問題。有關注發展問題兒童團體指出,因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生人手不足,30多名專科醫生要處理逾萬宗個案,令輪候求診隊伍愈來愈長。有精神科醫生則表示,曾有個案輪候4年始獲醫生診斷,建議醫院管理局將穩定新症輪候時間,縮短至1年內。
現時衞生署轄下的母嬰健康院會安排初生至5歲、懷疑有發展問題的兒童接受母嬰健康院醫生的初步評估,經醫生評估後再轉介至衞生署轄下的兒童體能智力測驗服務作進一步評估,其後再轉交公立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或私家醫生確診,方可獲得治療。而6歲或之後的在學兒童則由老師或社工轉介至教育局教育心理學家進行評估,再轉介至公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確診及治療。
有發展問題的兒童確診路上困難重重,根據衞生署資料,政府在2015年承諾90%的新轉介個案,可在6個月內完成評估。惟至2018年僅得49%個案可在6個月內完成,前年亦只得53%個案達成目標。衞生署回覆指,個案實際輪候時間視乎其複雜程度及情況而定,測驗服務亦已實行分流制度,確保情況緊急和較嚴重的兒童會優先獲得評估。
公立醫院兒童精神科門診服務供不應求的情況更為嚴峻。醫管局回覆本報查詢時表示,2019至20年度,有約1.2萬宗新症預約,當中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專科門診的穩定新症輪候時間中位數,約為80個星期,即約1年半。局方解釋,是因病況屬非緊急類別的人數較多,而在現時醫護人手緊絀下,輪候時間會相對較長,緊急及半緊急類別個案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均可維持在2星期和8星期內。
專注不足/過度活躍症(香港)協會執行總監伍敏姿表示,大部分個案均由小一(6歲)開始出現徵狀,但經過重重關卡,終獲公院醫生接見時,往往是2至3年後,更有不少ADHD兒童因延誤治療,導致出現抑鬱、焦慮等情緒問題,或出現對立性反抗症(ODD),部分照顧者亦因而染上情緒病,長遠不僅影響兒童發展,更影響家庭及婚姻關係。
她解釋,醫管局的穩定新症輪候時間平均達1至2年,主要因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醫生人手不足,該專科僅30多名醫生,卻要處理約1.7萬宗ADHD兒童個案,每年更有約1,500宗新症要接見,加上該專科醫生流失率高,令情況每況愈下。
私人執業的精神科醫生歐陽國樑指,曾見過有個案要輪候4年才獲公院治療,形容現時已有改善。不過,他指出,獲接見的病人服務質量亦需要關注,公院醫生每名兒童病人只獲10多分鐘時間會面,「有時個病、治療,同埋發展都想傾多啲,都要額外時間。」他建議,醫管局如有空間,最好將穩定新症輪候時間縮短至1年內,「唔緊急都唔好等到惡化先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