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食道癌是致命癌症第10號殺手 吞嚥困難常吃燙食高危

202103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陳敬安表示,早期的食道癌病徵不明顯,部分患者因此延誤就醫。(陳彥婷攝)
吞嚥困難可能是食道癌的徵兆之一,有59歲男士持續3個月吞嚥困難,求醫後發現竟患上食道癌,須接受微創手術移除有問題的部分食道,連接上半部胃的一部分亦要移除。負責診治的外科專科醫生陳敬安表示,早期的食道癌病徵並不明顯,患者有機會被嗆到,頸部到下胸部出現灼熱感,即俗稱「火燒心」,同時有食慾變差、體重較輕等情況,由於不少患者都無察覺這個健康警號,因而延誤就醫。
據衞生署資料,食道癌在本港最常見癌症榜中排19位,致命癌症榜則排第10位,不容輕視。陳敬安表示,食道癌可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腺狀癌,在食道下三分一的地方生長,大多與胃酸倒流有關,患有慢性胃酸病的人有較大風險,病發過程可長達5至20年。第二種稱為鱗狀癌,腫瘤可在食道的任何位置生長,亞洲人較普遍。患者一般進食過鹹食物,或嗜煙酒,身體缺乏酒精酵素者,或經常進食溫度太高滾燙食物,均會令食道被燙傷而患上鱗狀癌。港人愛吃火鍋,亦是較多病發者的一個原因。
他續指,臨床發現,本港患者大都患上鱗狀癌,佔整體7成。不論是鱗狀癌或腺狀癌,病人發病期都是70歲左右,現時兩種食道癌患者均有年輕化趨勢,近年求診患者多介乎50至60歲,8成患者是男性。
陳敬安指出,由於早期病徵不明顯,不少病人誤以為小問題,有的人自行改變餐單,如進食粥及較稀的食品,不少人因此延遲就醫,到求醫時已進入中後期,病人有哽噎、大便帶血絲、明顯消瘦、胃口差等病徵。早期患者可以透過照內窺鏡,配合化療或電療醫治,但當擴散至淋巴結後,便需透過化療及電療收縮腫瘤,再做手術切除。嚴重者要把與胃部連接的食道上半部亦移除,以確保完全消除癌症,然後把胃的下半做成管狀,用以取代食道原來功能,病人日後只可進食流質食物。
談到預防食道癌的方法,陳敬安建議市民多吃蔬果,不要進食太硬、太熱的東西,盡量把食物放涼才吃。同時應避免吸煙、飲用烈酒,控制體重,如發現胃酸倒流便要馬上求醫。現時日本、韓國已有公共衞生措施要求市民進行篩查,以及早發現、及早醫治,本港亦應倣效。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