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裁決判詞屢惹爭議 立會司法委員會月底討論改進投訴機制

2021041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司法機構近年處理多宗案件惹起爭議,多名法官更因其裁決及判詞內容而被投訴,惟司法機構僅在內部處理有關投訴,過去一直被外界為之詬病。立法會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修訂本月26日會議議程,按司法機構政務處的建議,並獲委員會主席張國鈞同意下,決定加入討論「處理針對法官及司法人員行為的投訴機制的改進措施」。多名議員均表示是遲來的一小步,促儘快展開討論,包括要求法官除假髮、設立量刑委員會等。
本身是律師的議員何君堯直言「早啲傾議程更加好」,他表示,司法改革本來就是大問題,甚至可涉及國家安全漏洞。而第一步就應該由法官除假髮、以真面目示人做起,稱除假髮根本連檢討都不需要,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他又斥司法機構抗拒改革、有惰性,但社會屢次出現量刑不公等原則錯誤,為司法界的長遠健康發展,更應設立量刑委員會。
對於進一步的司法改革方向,何君堯認為需要增加司法透明度以向公眾彰顯公義,法庭審訊應該公開,考慮以網上直播形式讓公眾觀看。他又稱,審理法官投訴的紀律委員會應該加入社會賢達、業界等人士,避免出現不公的情況。
身兼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成員的議員葛珮帆指,過去曾多次去信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要求討論設立量刑委員會、監察司法人員委員會事宜,至今終被納入議程,是司法改革的一小步,她批評政府多次拒推司法改革,態度怠慢,容易導致司法人員「閂埋門自己人查自己人」,造成官官相衞的觀感。
葛續稱,自2019年反對修訂《逃犯條例》風波開始,部分法官審案令市民認為不公,繼而收到不少投訴,惟司法機構內部處理投訴僅是「上級查下級」,例如東區法院前裁判官何俊堯未有受到處罰之餘仍連升幾級,實在難以令市民信服。她強調,任何機構都需要與時並進,司法改革並非針對任何人,反指司法機構問題積累已久,需要立即改善,促設立量刑委員會、監察司法人員委員會。
對於司法及法律事務委員會將開會討論司法人員行為的投訴機制等事宜,她指司法機構或許派人出席但內容只得「三幅被」,明白司法改革始終是一座大山,司法機構邁出第一步屬「遲到但好過冇」。
退休裁判官黃汝榮稱司法亂象持續已久,有裁判官收到大量的市民投訴,但屢次出現法官審法官的現象,批評審理法官的機制欠缺透明度,甚少出現數名法官處理投訴的情況。黃認為在處理法官及司法人員行為的投訴機制中,加入非現任法律界人士或退休法官,可打開司法機構故步自封的第一道門之餘,業界的退休人士亦沒有太多枷鎖,毋須太擔心嚴謹處理的後果。
黃又稱,香港司法機構繼續去除殖民化措施,應該從除假髮、避免稱呼法官為「My Lord(君主)」的形式上着手。他認為司法機關不斷以司法獨立擋住陋習而避免改變,亦曾有政府高層盲目支持司法機構,但市民已經明白司法獨立並不代表一成不變,反而行政、立法都應協助司法改革,從而避免司法改革「一拖再拖」。
對於東方報業集團曾倡議由一些已退休又受過專業法律訓練的紀律部隊高層擔任裁判官的司法改革藍圖,理工大學專業及持續教育學院講師陳偉強稱,招攬退休的警隊高層作為裁判官值得研究,稱警隊在某類型案件上是專家,判案更加得心應手。他又稱部分裁判官與辯護律師或許是同僚關係,而警隊則可避免存疑、更為中立,倘若有警隊高層提早退休改為從事裁判官則更為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