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體批政府選擇性收地 促向市民公開選擇棕地標準

2021041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關注團體批評政府挑選棕地欠缺標準,應向市民交代。
發展局早前曾向立法會提交文件,交代新界棕地使用及作業現況研究結果。研究提及1579公頃棕地中,700公頃零散分佈新界多處,其中160公頃屬高發展潛力,主要位於沙埔村、十八鄉、屏山、泰亨及藍地等,政府最終卻只揀出佔地約36公頃的8組棕地,佔全港棕地僅2.5%。有關注團體就此進行研究,發現政府的研究選址恰好避開鄰近發展商擁有的主要土地儲備,質疑當局鼓勵「發展商先破壞後發展」,並有選擇性收地之嫌。
本土研究社及綠色和平今(15日)指,早前就棕地進行研究,並就新市鎮及主要公路500米範圍內,選取2公頃或以上棕地群作分析。研究以3個較大型的棕土群作研究對象,包括屏山北一帶、沙埔一帶及朗邊 / 欖口村一帶。就屏山北東邊的8.3公頃棕地顯示,研究發現東邊的棕地群大多為平地停車場,比西邊更適合興建房屋,惟政府最終卻建議徵收西邊棕地,而非東邊的大片棕地。本土研究社成員陳劍青質疑政府收地準則不一,並批評當局以「擠牙膏」方式研究發展棕地。他又指,過往曾有例子反映發展商發展棕地作房屋用途只需不足10年,認爲棕地有助解決房屋問題。
此外,就沙埔地區,整個棕地群有28.7公頃,但政府就棕地徵收建議只涉及北面地塊的13公頃,只佔45%,剩餘逾半的南面地塊及其相鄰棕地則沒被納入研究。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朱江指,從研究結果反映,政府建議徵收的土地多涉及中小企,相反涉及大型發展商的棕地則沒有包含在内,認爲政府收地沒有標準可言,直言政府應向市民解釋,爲何最終只建議徵收不足一半的土地。
團體認爲政府應全面整合棕地發展,並思考如何集中重置以及騰空用地,並進行環境修復及房屋發展,以解決市民目前水深火熱的情況。團體又狠批政府放棄房屋主導權,促政府儘快公開選擇棕地的細節及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