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府擬引入海外醫生 調查指逾8成受訪者認為須臨床考核

2021050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港府稱將向立法會提交引入方便海外醫生來港的條例草案,以解決醫生人手短缺問題。有關注醫療改革的團體進行問卷調查,了解長期病患者及照顧者對引入海外醫生的意見,相關調查結果今日(9日)公布,當中逾半數受訪者認同引入海外醫生,是解決本地醫生人手不足問題的方法。逾8成人認為要當海外醫生獲本地正式註冊前,要經臨床考核,若有足夠把關,有逾6成人表示對海外醫生亦有信心。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與30多個病人組織組成的「長期病患者關注醫療改革聯席」,於上月16日至本月5日進行問卷調查,成功收集505份問卷,當中約7成半人為長期病患者、約1成半人為照顧者。調查結果發現,逾9成人認為本港醫生人手短缺問題嚴重,大部分受訪者均非常不滿現時公營醫療服務輪候時間長。逾半數人受訪者認同引入海外醫生,可解決本地醫生人手不足問題。另外,逾8成人認為要當海外醫生獲本地正式註冊前,仍要經臨床考核。值得留意的是,逾半數人同意在醫委會以外,另設委員會制訂指定醫學院名單,逾3成人認為上述做法無侵害專業自主,反映受訪者意見與業界意見有分歧。
香港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彭鴻昌引述數據,指本港現時醫生對市民的比例為2:1,000,較不少國家都要低。他又提及政府公布最新的醫護人手推算,指出至2040年,本港將欠近2,000名醫生,當中包括醫管局將欠960名醫生。他認為,若現時一切不變,醫生人手短缺的問題將持續惡化,繼而影響醫療服務質素,期望藉著引入海外醫生,可縮短現時病人輪候醫療服務的時間。
病人組織成員余鑑忠提到,數年前意外跌倒,其後發現左邊盆骨斷裂,輪候骨科歷時3年,其後有醫生向他表示若事發後半年能完成治療,他有機會重新站立走路,毋須如現時般依靠輪椅出入。另一位病人組織成員林倩雯則指,去年因眼痛到醫院求診,當時輪候眼科,亦要待明年才見到醫生,眼痛令她睡不着、衍生頭痛,已兩度要「衝急症室」,可惜每次僅獲發眼藥水和止痛藥,而醫護人員亦只能交帶她「若非常不適,就再來急症室」。同為病人組織的成員黎慶坤更指,有病友因輪候專科需時,期間深受其他衍生病症困擾,出現自殺傾向,期望政府盡快落實海外醫生,縮短病人輪候時間,及早得到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