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疾病年輕化增醫療壓力 范鴻齡倡加入個人化治療

2021051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公營醫療體系面對慢性疾病年輕化的挑戰。
本港面臨高齡海嘯,患慢性疾病會隨着年紀增長以幾何級數上升,對醫療系統構成威脅。醫管局主席范鴻齡今(12日)在網誌指,公營醫療體系亦面對慢性疾病年輕化的挑戰,故計劃為較年輕慢性疾病病人制訂更多個人化治療模式,以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醫療需求,另計劃透過擴大公私營協作計劃,為家庭醫生提供合適的治療指引,以便日後將更多病情較穩定的專科病人交由家庭醫生照顧。
范引述政府統計處的推算,香港的人口在2036年會增至約820萬,當中65歲或以上老年人口會增加至約240萬。他又指,現時醫管局約有200萬人患有不同的慢性疾病,料約20年後,患有慢性疾病的病人數目,會大幅增加至約300萬人,增幅大約50%。
面對需求不斷增加,他指當局近年不少檢查或治療程序已經改用日間服務模式進行,例如癌症病人的化療程序,病人日間到醫院接受化療後,晚上可返回家中休息,病人毋須住院,以減少住院病床的擠迫問題,故計劃進一步擴大公立醫院的日間醫療服務。
此外,他留意到不少病人在公院專科門診定期覆診,但可能不少病人的病情已非常穩定;他舉例長者很普遍因退化而引致的腰背痛或關節問題,並非一定要由專科醫生處理。有見及此,范稱正計劃進一步增強公立醫院的基層醫療服務,及擴大公私營協作計劃,為家庭醫生提供合適的治療指引,他們除了可為病人提供適時的照顧外,亦可減輕專科門診的壓力。
有鑑患上慢性疾病的病人年輕化,醫管局亦將提供社區健康電話支援服務的「護訊鈴」,擴展較年輕糖尿病人的支援服務,透過分析大數據和預測病情發展的模型,揀選一些較高風險的年輕病人作電話跟進,醫護人員會因應病人的情況制定個人化治療模式,例如跟進病人的戒煙進度、安排營養師跟進飲食以及其他支援等,延緩病情惡化及減少病人不必要入院而衍生的額外治療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