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致光嘲部分人對社福規劃存誤解 社福界斥言論「撩交打」
202105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今(23日)在網誌表示,早前出席社聯與社署合辦的年度福利議題及優次會議,不少持份者希望政府恢復90年代或以前的社會福利規劃工作,認為未有參與過30年前社會福利規劃工作的人,應先了解當時規劃工作如何進行、今天工作又是如何進行再作評論。並謂「common sense(常識)有多普及我不知道,不過坊間卻流傳了不少common nonsense(訛言)」,意指社會間普遍對政府的社福規劃存有誤解。有社福界人士批評羅的言論「撩交打」,指羅說法僅屬片面卻無從整體施政理念分析。
香港社會服務聯會每年均會與社會福利署合辦福利議題及優次會議,提供持份者的意見,以助政府就來年福利政策及服務發展。羅致光指出,有人形容現時沒有社福規劃,是與推行整筆撥款津助制度有關,批評相關人士不了解何謂社福規劃之外,亦對兩者的歷史缺乏認識,人云亦云,以訛傳訛。他以社署於1996年進行的最後一次「5年計劃檢討」為例,指政府是由1999年才開始討論整筆撥款津助制度,兩者沒有任何關係。
對於有人形容社福界的整筆撥款津助制度衍生社會福利服務競投,羅批評相關評論是不認識歷史背景,穿鑿附會,亦不掌握不同資助制度的差異,並指出整筆撥款津助制度和服務競投,實質上無任何關係,雖然社署曾考慮將康復服務單位進行競投,但最終未有發生相關競投,更容許了私營機構參與安老服務的護理安老院及家居照顧服務,運用投標的形式,評估服務質素和服務量,以進行分配。羅認為有人不着重事實根據,只單憑感覺,受傳言所誤導,指社會間普遍對政府的社福規劃存有誤解。
對於羅的說法,社會工作者總工會外務副會長張志偉批評羅的言論「撩交打」,直言從時序來說兩者看似無關,但政府對社福政策的施政理念自90年代起,已有推向市場化、競投化的趨勢,推行整筆撥款津助制度更加明顯將規劃責任推向市場,帶來的問題就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以優次分更令不少服務被忽略,是一脈相承不能分割。
為處理香港社會的長遠福利規劃,港府曾以「5年計劃」模式規劃社會福利政策,於70年代至90年代初推出3份涉及社會福利服務的白皮書,就相關政策綱領訂立具體的社福服務目標,同時監察政府如何落實白皮書中的各項建議,政府與社福界亦會就「5年計劃」進行定期檢討。不過,港府於1999年後已不再採用「5年計劃」的做法,改為一年一度的服務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