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科課程僅以官方角度出發 教育界憂收窄自由探討空間

202106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教育局早前公布公民與社會發展科的課程及評估指引。
高中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將在今年9月於中四級起逐步取代通識教育科,教育局早前公布該科課程及評估指引。教協理事、中學副校長張銳輝在電台節目上表示,該指引難以釋除疑慮,通識科以往專業自主空間較大,師生可作多角度探討,惟公社科很多內容被「寫死」,以官方想法作為教學方向,自由探討空間大幅收窄。
張表示,公社科教學原則提到不少涉及歷史文化、道德標準、法理法治等課題,均無正反對立角度,又舉例指需肯定中國改革開放的成就,而香港法治政制亦沒有批評空間,令新課程變成單一角度,形容是「灌輸式教學」。
指引列明不應探究「仍在發展當中的事件或議題」,張質疑,本港政制不斷發展中,行政長官仍未達致《基本法》普選的要求,反問是否不可討論。他直言,指引令教師處於被動及高風險狀態,感到很大壓力。
另外,中央電視台針對本港公社科發表評論,指課程改革為通識科「撥亂反正」,修補教育漏洞令「荼毒學生者再無可乘之機」。評論指,「通識教育」在2009年列入必修課,2012年被列為必考科目,但該科長期沒有教學範圍、沒有教材、沒有標準答案、甚至沒有教材送審制度,批評課程名義上為了多角度思考,卻成為「某些人攻擊國家、荼毒學生的可乘之機」。
評論又指,公社科分別從香港、國家、當代世界三個層面,給學生們提供客觀、真實的內容,讓他們「在充分了解香港與祖國血脈相連的事實後,擁有更加專業、更加客觀的認知,進而對祖國產生認同感。」加上教師專業的講授,學生才能有正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