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徵土地閒置稅動議遭否決 議員炮轟政府善用土地「得個講字」

2021060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立法會大會今午(9日)討論有關全方位增加土地供應的議員議案,提出議案的議員黃國健表示,本港土地房屋問題急需解決,提出議案以敦促政府部門落實全方面覓地,包括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用地等。他又提及不少土地長期「曬太陽」,閒置十幾年都不發展,應該善用土地而不是「得個講字」,更建議開徵土地閒置稅。然而,動議在分組點票下遭否決。
議員劉國勳就批評政府土地「曬太陽」情況最為嚴重,舉例粉嶺北新發展區部分私人發展地已完成建屋,反之附近的政府用地至今多未交予房委會平整用地。而政府重建工廈的速度亦相當緩慢。
另有多名議員提出修正案,其中議員何俊賢認為,政府在發展的同時不應漠視持份者的權益,認為政府要做好發展後復業,關顧市民將來生計,做好轉型及產業調整,又鬧爆農業優先區發展研究一再拖延,認為政府無心做,直言「你心有幾深?」
議員何君堯認為土地造地節奏過慢,又指事實上香港還有土地,要盡快拆牆鬆綁,研究各項土地發展的可能性,又指不是「官商鄉黑」,應該是合作,盡可能去做。另議員盧偉國則提到多年來有聲音要求政府收回粉嶺高爾夫球場土地建屋,他認為仍有保留價值,而且社會上亦有一定爭議。
議員陸頌雄指近期有不少年輕人提出「躺平主義」、「佛系主義」,即是不願奮鬥,認為現象源於土地不足、買樓難。他指有團體經常提出先使用棕地才開發郊野公園,導致新增土地不足。他認為只要開發1%的郊野公園就能提供大量單位,而本港仍擁有40%屬郊野公園,不會影響生態。
向來關注房屋政策的議員柯創盛以「覓地建屋大落後,政府官僚要革新」贈予政府,認為政府覓地建屋要減少繁瑣程序,稱若政府釋放土地的程序仍然死板,即使局長煩惱至滿頭白髮也沒有用。柯又建議政府可以將土地發展集權於一個小組,提供一站式服務,又要界定各部門的工作,並重設長策督導委員會。
議員林健鋒亦批評政府覓地建屋緩慢,認為覓地最困難的地方正是政府落實政策的態度。他批評政府於2011年提出青年宿舍計劃,但到今年才有第一批入伙,諷刺稱當年的青年早已為人父母,已經「仔大女大」。
議員周浩鼎則關注邊境禁區發展,指沙頭角區因禁區關係發展一直受到限制,而當地居民亦期望有新的發展空間。周指內地近日正研究改變內地一方沙頭角地區的發展,認為政府可以把握機會,改變沙頭角區的規劃。
議員鄭泳舜表示,本港市民供樓負擔指數長年有升無跌、冠絕全球,「一個家庭唔食唔住20幾年都未必買到樓」,形容是城市悲歌。他指不少年輕人難以置業,惟居屋供應不足、輪候上樓時間長,故需要租住私樓,加上香港貧窮問題未解決,不少市民需要租住劏房,認為現時政府制訂劏房租務規管政策及過渡性房屋等措施只是「頂住先」,強調需要解決根本問題。
議員劉業強認為若要較快獲得土地,應開放沙頭角禁區,善用該區閒置土地,具有潛力發展成為邊境新市鎮,新界北區4個鄉事會均贊成政府解禁沙頭角區,地區人士亦不反對,但政府因憂走私案增加拒絕考慮,促政府改變思維。他又指新界原居民不希望祖堂地完全被徵收,故鄉議局建議政府與祖堂地持有人合作發展土地,建屋後將一定比例的物業撥歸祖堂持有,令祖堂制度可繼續傳承。
運輸及房屋局副局長蘇偉文回應指,當局會盡可能壓縮工作流程。對於有人建議將貨櫃碼頭改為建屋,蘇指物流業對本港經濟非常重要,本港仍然是全球10大港口,貨櫃碼頭的運作良好,政府日後會致力提升港口設施。他又指政府已經覓得多幅土地,滿足未來10年,30萬個房屋的需要。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則表示,現屆政府成立土地供應專責小組,當中有8個項目列為優先發展,包括發展棕地等,另9項未被作為優先發展,如發展郊野公園邊陲用地,但強調未來會留意最新發展調整,又坦言未來幾年上樓難的情況持續,會盡一切努力開拓土地、發展房屋。
對於持不同意見的議員均希望政府持續提高房屋供應。黃指2034年第一批市民已可以入人工島,另外亦有不少公屋於未來兩年入伙,認為只要持續覓地建屋,遠水不能救近火中的遠水終有一日會變成近水。他又指發展土地不能只依靠棕地,稱其中超過一半的棕地已會發展成不同用途,加上不少棕地均支援物流業,認為本港不能完全沒有棕地。
至於發展沙頭角邊境地帶的主張,黃指當地中英街因歷史因素,導致有極高的保安及走私風險,若要發展沙頭角則要考慮相關風險。他表示當局成立精簡發展管制督導小組,可以由主導部門諮詢及訂立方案則可,縮短程序,希望下年可以再到立法會交代,不過他特別提到諮詢程序亦有其意義,縮減程序可能會有所代價。
事實上,《東方日報》的藍圖曾動用人力物力,協助政府找出港九新界多塊未納入發展的棕地;葵涌、長沙灣及新蒲崗等舊式工業區的空置工廈;以及大埔、將軍澳和元朗3大工業邨內的大幅閒置土地,證明本港其實「大把土地」可作發展。但遭《東方日報》多次揭發政府任由大量「靚地」閒置而不好好利用,其中香港迪士尼竹篙灣2期60公頃的珍貴土地已「養蚊」10年,政府無擅加利用,有可能還要再「曬太陽」多十年八載,白白浪費;反而硬要發展明日大嶼,只是倒錢落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