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銀屑病可衍生關節炎 年過40患者宜每年驗血

2021070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何家強建議40歲以上銀屑病患者,應每年進行驗血檢查。(陳敏琪攝)
銀屑病暫時沒有方法可治愈,更會隨着年齡增長衍生共病問題。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指,關節炎、虹膜炎、情緒問題及新陳代謝病是常見的銀屑病共病,變相令患者除了要承受皮膚問題所帶來的困擾,更要面對該病引致的生理健康問題。醫生建議40歲以上的銀屑病患者,應每年進行驗血檢查身體情況,若病情嚴重,便應諮詢醫生意見轉用生物制劑控制。
銀屑病又稱牛皮癬,屬全身免疫系統的問題,由於免疫系統不正常地自己攻擊自己,導致出現多個發炎因子,令到皮膚細胞發炎不斷增生,從而導致皮屑掉落,外觀上會出現紅疹及脫皮,影響身上任何一處皮膚。銀屑病更會增加出現共病的機會,皮膚及性病科專科醫生何家強指,在統計學上,時間愈長、銀屑病病情愈嚴重的患者,患共病的風險愈高。
現時較常見的共病以銀屑病關節炎為主,估計有3成,甚至一半的銀屑病患者同時患有該病。何指,由於患者以為是皮膚問題,令病情隨着時間每況越下,對關節損害越深,嚴重更可致關節永久變形,影響活動能力。
而且銀屑病關節炎患者,普遍有高血壓和高血脂等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傳統高危因素,因為他們體內的發炎因子水平持續過高,從而損害他們的心血管健康。此外,銀屑病會影響到外觀,患者會因此擔心受到歧視而形成心理壓力,增加患情緒病的問題。至於患上虹膜炎,甚至致盲的個案則較少遇到。
何表示,一名40歲男子本身銀屑病發病的位置在背脊及腳較多,初期以服用藥物「甲氨蝶呤」來穩定病情,惟2至3年後,開始出現早上起床時關節不靈活,手指腫脹,腰椎及手亦會關節痛。他稱,以上種種症狀正反映該男病人似乎有銀屑病關節炎的問題,需轉用生物製劑來治療。
何解釋,現時常用以治療銀屑病的生物制劑有三種,包括「抗甲型腫瘤壞死因子」、「抗白介素-17」及「抗白介素-23」。他指,中至重度病情的銀屑病患者會使用生物制劑,若患者有早期關節炎症狀,包括出現紅、腫、脹等;或有患者銀屑病病徵輕微,但出現共病症狀,醫生亦會考慮使用生物制劑。
※有你最關心的醫健資訊,請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