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東:血壓暴升暴跌 輕斷食減肥恐致中風

202107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黃品立指出只有控制飲食、多做運動方可達到減肥效果。
近年潮流興起輕斷食,網上有不少流傳指輕斷食可以有助減肥,更有研究指出,間歇性斷食可以降低血壓,吸引不少市民一窩蜂效法。然而相關風險和回報亦成正比,輕斷食背後隱含健康風險,隨時得不償失。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指出,輕斷食未必能減輕體重,更隨時令體重反彈,甚至會出現血壓問題,引發心臟病,有機會因此中風。
《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的一項研究指出,間歇性斷食可以降低血壓,吸引市民選擇輕斷食之餘,更有人提出輕斷食能幫助高血壓及心臟病患者。心臟科專科醫生黃品立指出,有關研究屬實驗性研究,最多亦只有二、三百人參與,為時數個月,未能提供準確數據供參考,加上黃相信參與實驗的志願者大多為醫科學生,健康處於正常水平,甚至更佳,因此研究結果未必能應用在病人身上,長期病患更不應輕斷食。
黃指斷食後血壓的確會下降,但隨後進食時,血壓亦會再升高。黃解釋,由於斷食時,身體會發出錯誤訊息,令血壓降低,惟恢復進食後血壓便會升高。在血壓的暴升、暴跌下,心臟及腸胃都承受巨大壓力,亦引致血糖、尿酸的起伏,除了引發心臟病,更有中風的危機,亦會對身體造成影響,因此並不建議市民以輕斷食減肥。
「自從(電視)引入寬銀幕之後,唔少人都以為瘦就等於靚。」黃相信大部分市民選擇輕斷食是希望減輕體重,但在概念上已經有問題。首先斷食最直接的問題是會令肌肉減少,骨骼變得脆弱,欠缺能量應付日常生活,如工作、社交等。而且在斷食過後,往往會在飢餓感下暴食,隨時引致體重上升,亦會令到血壓、血脂暴升,即使在斷食後能保持均衡飲食,但身體於斷食期間已欠缺足夠能量應付生活。黃提醒市民,減肥並不等於減重,不同身形的人也可以有同樣體重,所以除了要注意體重指數(BMI)外,亦要留意腰圍。市民避免相信坊間的減肥方法,只有控制飲食、多做運動方可達到減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