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首創檢測糞便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 準確率高媲美大腸鏡

2021072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大腸癌是本港癌症之首。
大腸癌是本港癌症之首,目前主要靠大便隱血測試進行篩查,惟偵測早期大腸癌靈敏度低,往往需進一步做大腸鏡檢查。香港中文大學成功研發全球首個透過檢測糞便的細菌基因偵測大腸癌技術,靈敏度高達94%,媲美大腸鏡。技術更可同時偵測息肉復發率,靈敏度亦超過90%。研究團隊指有關方法可減少非必要的入侵性大腸鏡檢查,有望成為普及的臨床篩查工具。
第1期大腸癌患者的5年存活率高達96%,第4期患者則不足10%,反映愈早診治存活率愈高。目前大腸癌檢查的篩查方法,亦即大便隱血測試,其靈敏度只有50%,加上大腸息肉患者有復發風險,但欠缺預測復發率的方法,患者往往要定期接受大腸鏡檢查,增加入侵性檢查風險。
中大醫學院團隊利用逾10年科研時間,識別出一組共4種特定細菌基因M3,可作為非入侵性篩查工具方法,團隊分析超過1,100名參加者的糞便樣本,發現有關技術識別大腸癌患者的準繩度高。團隊之後跟進其中200多名曾於5年內切除大腸息肉的參加者,發現復發患者的糞便樣本細菌基因M3水平較沒有復發者高,顯示有關技術可同時偵測息肉復發率。
中大醫學院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教授于君表示,有關技術可及早揪出早期大腸癌患者,堵塞大便隱血測試靈敏度不足的漏洞。中大醫學院腸道微生物群研究中心副主任黃秀娟說,只需在家中採集小量糞便樣本就可進行細菌基因檢測,毋須驗血或大腸鏡檢查。她相信此技術可作為臨床應用的篩查工具,有望全球廣泛應用。有關研究已於國際醫學期刊《Gut》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