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改裝貨櫃模擬巴士環境 助輪椅人士預習社區生活

2021073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嚴重傷殘患者需要持之以恒的復康訓練,才能漸漸適應社區生活。醫管局社區復康中心原本會址在九龍醫院,去年搬遷至伊利沙伯醫院的綜合服務區,每年應診名額提升至約1500個,並引入VR虛擬實境及構建與本地的巴士及路面相若的環境,讓輪椅人士透過訓練及實戰融入社區生活,有嚴重傷殘患者五年來未曾下床,但在中心的訓練後,獲度身訂造電動輪椅,終可恢復社區生活。
社區復康中心主要提供三項服務:輔助科技及獨立生活評估,駕駛復康和性輔導復康。中心主管吳倩華博士指,每項服務每年提供名額約500、800及200,合共約1500個名額;輪候時間需約3星期至6個月,其中駕駛復康的輪候時間較長。
以輪椅代步的人士要適應日常生活,需要器材協助,並要在狹窄及有障礙的環境中進行駕駛訓練。中心改裝貨櫃,模擬巴士環境,輪椅擺放的尺寸及距離亦與巴士一樣。
此外,中心亦為患者特殊設計電動輪椅,吳倩華指,曾為一名因意外導致四肢癱瘓的患者設計以下顎控制的電動輪椅,該名患者發生意外時僅有29歲,之後5年都在病床度過,並需24小時以氧氣機維生。中心為其度身訂造的電動輪椅,不但裝有氧氣機,亦可讓患者透過下顎自行調整方向;患者可在中心內進行虛擬及室外實境訓練,讓其在不同環境實習操作輪椅。
至於駕駛復康方面,過去中心會用測光機來檢定病人是否達到駕駛所需的視力要求,現在設置視野測試機、反應能力測試及駕駛模擬評估,包括設有私家車、摩托車、重型車輛及改裝器材進行路面測試。
另在數碼溝通方面,中心亦設有人面識別系統,利用面部表情作為控制輸入,例如合眼代表按鍵選擇,伸舌頭代表響號,該系統會連接到平板電腦,方便使用者進行溝通控制。社區復康中心現有31名員工,涵蓋職業治療師、物理治療師,工程研究人員等,未來將按醫管局方針再檢討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