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政府沒有「扶貧線」 羅致光:仍待探討長生津公共年金配合

202108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港貧富懸殊已是不爭的事實,當局扶貧政策一向被外界批評愈扶愈貧。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一連4個星期於網誌撰文談及本港貧富懸殊問題,今日(29日)續於網誌表示,對於近月有政策研究員指香港政府有一條「扶貧線」,他感到「莫名其妙」,並稱香港的福利制度中,為有經濟需要的家庭提供援助的各項政策,包括醫療、教育、房屋及社會福利等,會設立不同的收入或資產限額,所以香港政府基本上沒有「扶貧線」。
羅致光在網誌提及多項扶貧政策,他指部分領取在職家庭津貼的住戶,原本的收入已高於貧窮線,除了扶貧,同時有助防貧,減低收入不均;在綜援方面,截至今年2月,不同受助家庭所得金額,較2019年實質增加1.1%至8.3%不等,以1人家庭增幅最多,6人或以上家庭增幅最少,強調政策是安全網,不應被貼上負面標籤。
羅又指,長者生活津貼及公共年金的配合,可為長者提供穩定收入,日後亦需進一步探討未來退休人士比例上升帶來的經濟挑戰,首要是推行取消強積金「對沖」及強化制度。他又提到,自己早在2011年已提出公共年金的概念,最後在退休保障的諮詢文件附件中出現「羅致光博士的公共年金計劃」。
翻查資料,羅致光於2018年已提出貧窮線並非「扶貧線」,又指若以貧窮線為扶貧線,不論有多少收入,政府都補貼到貧窮線水平,那麼對這些低收入人士,就會減少工作誘因。
對於羅指政府沒有「扶貧線」的說法,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助理教授歐陽達初表示,該說法想表達貧窮線不等於領取社會福利的資格,理論上並無不妥,但政府需思考貧窮情況報告、貧窮線的角色,是否只用作量度貧窮情況,當務之急是訂立具體的滅貧目標。
他又稱,羅致光對於長生津與公共年金的配合「太理想」,市民要用多少錢買年金,才會符合高額長生津的資產審查,從而滿足到政府認為足夠退休生活的計算。他指政府不能以單一角度考慮,亦不應該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