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長者患不同程度白內障 團體促推老友記眼睛檢查服務

2021090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有團體發現約80%長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內障,令視力變得模糊。
長者跌倒意外時有發生,但「老友記」又有否懷疑因視力問題所致?有團體發現有約80%長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內障,令視力變得模糊。有視光師指出,部分長者因視力問題而增加跌倒風險,且有過半長者僅需驗配矯視眼鏡,便能回復正常視力。團體促請政府關注基層醫療並投放資源,為全港長者推行眼睛健康檢查服務。
葵青安全社區及健康城市協會於2015年至去年期間,聯同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社區結合保健中心(荔景),合共為12,914名長者進行視光/眼睛檢查。結果發現,有約80%長者患有不同程度的白內障,及有9%人出現黃斑病變等眼疾。而白內障是轉介至眼科專科醫生的主要原因,佔轉介個案中的44%;而懷疑青光眼及視網膜病變,則分別佔21%及16%。
香港理工大學眼科視光學院高級眼科視光師余敏姿分享個案,指一名57歲男子從未作身體檢查,並僅佩戴市面購入的老花眼鏡。而透過是次計劃發現,他除了有中度遠視、散光及老花問題外,雖然驗配眼鏡後即時視力有所改善,惟轉介眼科醫生後更發現男子有輕微白內障、視網膜出血及血管滲漏問題,懷疑患有糖尿病,需要再轉介作詳細的身體檢查。
團體指,現時基層醫療服務少有涵蓋眼科檢查及治療服務,而現時公共眼科及基層醫療資源不足以回應社會需求,而過去1年,眼科門診新症的輪候時間最長可達2年半,令白內障手術的輪候時間中位數增長至22個月,導致部分長者因視力問題而增加其跌倒的風險,影響日常生活。
理大眼科視光學院榮休教授及高級顧問胡志城認為,不少長者認為視力下降是正常身體衰退現象,而忽略眼睛健康,加上現時政府的醫療政策過分依賴公營醫療機構,令「居家安老」有名無實。他認為現時已有大批復康醫療人員、護士、視光師等專業人員,均能夠分擔醫生的工作,為病人作初步診斷,故建議政府利用公私營合作,分流眼疾患者,避免病人等足2年半的時間,陷入輪候眼科門診的「無底深潭」。
團體又促請政府全面落實「治未病」的長者眼睛健康檢查服務,使長者能預防及識別問題所在,及早接受適時適切的治療,避免因病情惡化而增加公立醫院輪候診症個案,減輕公營醫療的沉重壓力;並希望當局關注基層醫療,繼續投放資源,冀望在今年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加入全港推行的長者眼睛健康檢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