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民調:減廢起步太遲徵費拖足16年

2021091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分類回收桶被指有名無實。
香港減廢起步嚴重落後,台灣早在1997年已推出資源回收計劃,成立回收基金及提供補貼,直到2006年實施垃圾強制分類,事半功倍;南韓的回收政策起步更早,至今廚餘回收率已逾94%。反觀香港不僅起步遲,垃圾徵費計劃拖足16年,執行時間表仍欠奉,如何執法也成為難題。
香港每日約有3,000多噸廚餘,根據《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港府未來計劃增設多項廚餘處理設施,惟2023年才有第2期廚餘處理中心,大型廚餘處理設施更需苦等8年,垃圾徵費生效後勢必出現空窗期。港府回收政策天殘地缺,單是推行了廿多年的「三色桶分類回收」也被指有名無實,回收物往往被送去堆填區。
至於執法也成難題,食環署在2018年6月起在各區棄置垃圾黑點,推出網絡攝錄機計劃,監察違例情況及部署執法行動,迄今耗資3,200萬港元在18區共安裝275支「天眼」,但原來有125支「天眼」已停止運作。食環署解釋若非法棄置垃圾情況有明顯改善,會停止在該地點攝錄工作,按區議會提議在新地點安裝,不過有九龍城區議員即時反駁,指已向當局反映區內朗德道垃圾黑點,但食環署卻拖延多時。
食環署更主動在官網公布停運「天眼」地點,猶如「自廢武功」,當中元朗、屯門、荃灣及葵青等區停運比例最多,後巷及路邊非法傾倒垃圾情況已死灰復燃。議員葛珮帆批評當局公開「天眼」停運名單是敷衍市民,多區均有衞生黑點沒有改善,反映食環署在處理衞生問題上有所怠慢,根本無心解決問題,白白浪費公帑。
「三無大廈」衞生問題一直為人詬病,大廈欠缺管理及回收配套,住戶為求逃避垃圾徵費,或令隨處棄置垃圾情況加劇。環保署亦承認難以滴水不漏地執法,會加強巡查黑點,在垃圾站附近安裝閉路電視等,加強阻嚇。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認為「三無大廈」是難題,廚餘是港府死穴,若當局未能完善回收廚餘工作,變相逼市民將付費棄置廚餘,恐惹民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