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獻藍圖之10:港批規劃政出多門費時 應效深圳一站式處理

202109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東方屢屢向政府獻藍圖,惟本港建築審批程序複雜,發展商欲發展新項目,都必須經過發展局轄下多個部門的審批,包括規劃署、屋宇署和地政總署,諸多繁複的手續,令部分程序重疊,即使擁有美好藍圖以及覓到好地,冗長的審批過程亦將發展無限拖延。反觀深圳早已推出簡化審批程序,由一個專責部門提供規劃、發展、發牌等一條龍審批服務,加快發展進度。
在本港,要改變土地用途及發展新項目需「過五關斬六將」,地政總署在審批發展規劃時,並無訂明法定的審查批准時限,另土地承租人更往往會因細微修改,而要進行複雜的修訂土地契約程序。一塊生地要變熟地再建屋入伙,短則5、6年,長可達數十載。
反觀一河之隔的深圳,近年來發展迅速,全賴精簡的審批政策配合。深圳市政府早於2018年7月正式公布《深圳市政府投資建設項目施工許可管理規定》和《深圳市社會投資建設項目報建登記實施辦法》,提出了精簡審批事項,政府投資項目方面減少31項、社會投資項目方面減少18項、明確審批事項清單、建立集中審批平台等改革措施,規定建設項目從立項到施工許可辦理完成,總審批時間不超過90個工作日,大大提升建築發展效率。
據當地媒體報道,上述規定於去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社會和政府投資房屋建築項目從進入網上審批系統到完成不動產登記的審批,整個過程的審批時限將分別從45個工作日和97個工作日,縮短至30個和41個工作日。據悉,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化改革,優化營商環境的重要舉措。
自2018年7月以來,深圳作為全國16個試點地區之一,推出「深圳90」改革,將原來的審批時限壓縮三分之二,實現了審批部門由被動審批向主動服務的轉變。
新規定讓各個審批部門來到前端,通過多規合一平台系統和項目審批系統,對項目建設的條件邊界共同會診,在立項之前完成規劃、技術審查,解決了規劃「打架」問題,形成了較為成熟的項目方案。進入審批階段後,已參與前段審查會診的部門,原則上不再組織類似的技術評審和審查工作,實現審批時限縮減、審批質量不減。
此次發布的政策不僅優化工程規劃許可程序,優化消防設計審查程序,還擴大了免於施工許可的範圍。據了解,深圳計劃進一步擴展智能監管平台功能,由建設單位提出申請,規劃、消防、人防、民用建築節能等各專項驗收行業主管部門按照「一家牽頭,一窗受理,限時辦結」。企業可一次完成驗收,極大簡化了程序、減壓環節、壓縮時限,提高驗收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