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癌患者接受正電子掃描較15年前倍增 醫生倡2期才使用

202109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研究顯示,整體乳癌患者術前接受PET掃瞄的比率在過去15年間大增逾1倍。
香港乳癌基金會的乳癌資料庫今日(20日)發布第13號年度報告,發現整體患者術前接受正電子掃描(PET掃描)的比率,在過去15年增加超過1倍。雖然該技術較傳統掃描更有效了解癌細胞轉移情況,但由於收費頗高,可達1.8萬港元,故有醫生建議讓較高期數,如2期或以上的病人採用PET掃描。
養和醫院核子醫學專科醫生黃月紅表示,PET掃描是一種非入侵性的成像技術,利用定性及定量代謝資訊,提供關於器官功能的影像,病人只需注射小量放射性藥物,而藥物會累積在腫瘤細胞內,通過掃描,便可將癌細胞所在位置呈現。
她又指,注射的放射性藥物不會殘留在身體,會排出體外,而且風險低。不過,香港乳癌基金會管治委員會委員邱振中則指出,PET掃描的技術相對較新,故收費最高可達1.8萬港元,加上仍有暴露輻射的風險,因此建議病人慎選。
邱續稱,採用乳房X光造影、乳房超聲波檢查,以及磁力共振,均是篩查乳癌的有效工具,且價錢一般較PET掃描低廉,病人可在醫生建議下,於確診乳癌後才使用PET掃描,以了解有否擴散情況。
另外,黃補充指,曾接種新冠肺炎疫苗的患者,在PET掃描後可能會出現誤診乳癌的結果,因此建議病人在打疫苗後4至6周才做掃描,並注射在非乳癌患側的手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