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民調:本報屢獻拓土建屋藍圖 發展船灣淡水湖
2021092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船灣海及附近一帶發展潛力大。
港人置業怨氣重,一項「自置居所對香港社會經濟的影響」調查指出,2004年至2019年的15年間,香港樓價升近4倍,自置居所比率卻跌至51%。香港土地房屋問題尾大不掉,港府推說「無地可用」,但事實是當局無善用土地資源,規劃思維守舊,有地不懂用。
香港住屋問題解決不了,歸根究柢是歷屆政府奉行「高地價」政策,曾蔭權年代更曾火上加油,停建居屋,減建及出售公屋,公營房屋供應嚴重失衡,高地價、高樓價、高租金加劇,埋下貧富懸殊愈演愈烈。
東方傳媒機構先後獻出多幅拓土建屋藍圖,包括找到逾千公頃未納入發展的棕地及120多萬平方米空置工廈及工業邨閒置地,證明「大把土地」可發展,只是港府一直丟空,甚至任人非法霸佔牟利,更淪為垃圾山及廢料場。
此外,香港17個水塘佔地廣大,惟僅供應全港21%食水量,資源未充分利用。本報再獻藍圖建議發展大埔船灣淡水湖,填湖兼顧建屋及旅遊,淡水湖向山部分可填平用作興建公營房屋,向海部分可引入私人發展商參與,興建私營房屋或娛樂旅遊設施。有建築界指可行性高,商界亦支持做法,指已獲附近居民首肯,落實後可惠及至少50萬人,現只欠政府「東風」。
然而,香港建築審批程序複雜,發展新項目必須經過發展局轄下多個部門審批,手續繁複程序重疊,生地變熟地也要十年八載,加劇房屋問題惡化。本報亦曾建議借鏡及效法深圳,推出簡化審批程序,由一個專責部門提供規劃、發展、發牌等一條龍審批服務,有助加快發展效率及縮減興建時間。
與此同時,本報早已建議政府考慮拆局,重新檢討運輸及房屋局、發展局轄下多個部門,以及城市規劃委員會等專責規劃發展的機構功能。議員柯創盛稱,城規會一直被視為處理土地改劃申請的絆腳石,各種行政程序理應壓縮及簡化藉此提速。房屋問題一直是香港重中之重,惟目前土地審批工作零散,導致部門處理時各自為政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