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系統保養費上百億元計 港鐵靠上蓋物業利潤撐營運

202110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港房屋供應緊絀,近日有議員倡議將港鐵上蓋物業地皮撥歸政府,興建公營房屋。港鐵主席歐陽伯權接受東網專訪時表示,近年鐵路網絡擴展至全港18區,再加上系統和設備已運作經年,維修成本隨之增加,港鐵未來3年每年需投放約100億港元保養系統,加上新鐵路發展料需動用逾1000億港元,因此需以「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支持營運。他強調港鐵並非地產商,其鐵路營運商角色不變,形容上蓋物業收入只是為了「養(鐵路)系統而儲子彈」,明言港鐵不想如英國倫敦地鐵的營辦商因缺錢經營,到頭來向政府「伸大手掌要錢」。
歐陽伯權明言交通服務永遠是港鐵的主軸,然而「養一個鐵路系統」相當昂貴,除了每約十年須考慮更新,預計未來3年的資本開支須動用約500億港元。他形容「港鐵平均一日約8000班列車咁出」,用量十分高,若要保持系統運作完善,就一定要有足夠資金資源作管理及保養。
談到港鐵財務方面,歐陽伯權強調港鐵「全部用自己(公司)承擔責任及運作」,不想向政府攞錢營運,當中要訣在於「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港鐵以擁有權發展新鐵路,政府批出鐵路上蓋物業發展權,並在發展時定出補地價金額。港鐵透過招標,經由發展商發展物業項目,最終將收益分配在鐵路建設及運作之上。他指,當港鐵賣樓有所收益,該收益需分攤使用很多年。他直指收益必須要有,主因要用作保養鐵路,形容「要儲夠子彈去養(鐵路)系統」。
歐陽伯權稱,「鐵路加物業」發展模式最重要一環是覓地,他得悉外界抱有「何解港鐵經常覓得好地發展」的想法,但他直言不會以「好地」來形容港鐵覓得的地皮,因為所謂「好地」是港鐵以其策劃及統籌,改善地皮的條件及環境。他以日出康城為例,指該地皮原本只是一幅車廠用地,港鐵花約18年時間將其發展為集住宅、商場、運輸系統於一身的完整社區。
港鐵將就東涌牽引配電站及百勝角通風樓的物業發展項目招標,而政府公布的小蠔灣車廠發展項目中,供應的2萬個住宅單位有一半屬公營房屋。被問到相關發展模式日後會否複製時,歐陽伯權稱不敢以小蠔灣構思來評論將來港鐵發展及做法,但他知悉社會有意見指港鐵為何不多參與公營房屋發展,他重申港鐵始終並非地產商,而是鐵路公司。
至於港鐵早前罕有地夥拍其他財團,合作競投可能是香港賣地歷史上最貴地王的中環新海濱3號商業地。歐陽伯權稱此項目十分獨特,今次投標是一個獨特情況,暫未有其他計劃,又指港鐵過往一直確保業務多元化,並發掘不同的經常性收入,支援及維持營運鐵路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