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聚焦房屋土地 黃偉綸指中長期提供40萬至50萬個單位

2021100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發表最新一份施政報告指明會對新界北大興土木,今日(8日)再於政府總部再就施政報告的土地房屋相關措施進行詳細發表,同時發表新一期《香港2030+》內容。當中包括由2019年至2048年的最新土地需求及供應分析,表明未來房屋用地將有510至680公頃的房屋土地短缺,而總土地短缺更達2,600到3,000公頃;對比總土地短缺,政府表示中至長期可能供地項目已有約4,100公頃。目前的土地政策包括中長期內提供40萬至50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北部都會區發展、近岸填海項目、進一步檢視綠化地帶等。
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政府在2016年發表的《香港2030+》所估算的土地短缺數目過於保守,最新缺地數字已上升至約3,000公頃,升約1.5倍。除了上述的房屋用地出現短缺,經濟用地短缺料約701至820公頃,而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休憩用地及運輸基建設施用地短缺料約1,360至1,500公頃。
黃偉綸期望政府可改善居住空間,人均居住空間可增至每人237平方呎,亦會作更加進取假設,人均休憩用地可增至3.5平方米。他形容愈住愈細是社會的痛點,可考慮未來在「北部都會區」的新土地上,令住宅單位平均面積增加約一或兩成,舉例4人公屋單位由不足400呎,若可增加兩成至近480呎,就總比現在好。他又透露,未來私人住宅用地推出賣地時,擬考慮訂下最細面積的限制或條款,或以約200平方呎作為界線。
對於中長期房屋發展方面,雖然土地短缺達3,000公頃,惟黃表示「仍有信心搵到呢啲短缺」,因將會有維港都會區、交椅洲人工島及北部都會區。他指雖然這些項目最終因可行性未必全部兌現或合時兌現,但形容合乎現實,政府需有持之以恒的供應決心。
未來10年的33萬個房屋單位,亦是第二年有超越《長策》的公營房屋目標,目前已覓得350公頃土地建屋;於私營房屋方面則已準備約170公頃土地,以興建約10萬個單位,相信於中長期內可提供40萬至50萬個公、私營房屋單位,加上新提出的《北部都會區發展策略》中,可興建的房屋單位更增至總共56.5萬至68.6萬個單位。問及移民潮令本港人口或變少,是否需要「造咁大個餅」,黃偉綸指根據規劃署參考數據,香港將可達880萬人口,相信未來30年會有100萬個公私營房屋需要。
至於施政報告另一重點鐵路方面,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表示香港及深圳已成立專班處理多條新的新界及跨越深圳鐵路,例如東鐵綫延伸等。陳帆強調專班由他親自帶領,目前已同深圳市市長開會,旗下小組亦已展開第一期研究工作,隨即展開第二期研究工作,將會全速推進計劃。他又稱相關施工時間表及走線規劃,需要就港深兩地的發展而制訂,他強調,政府目前有非常多工程,「保證政府會好勤力,好似鴨子划水咁」,稱會好努力去做。對於跨界軌道通前海,陳帆表示基本上跨界鐵道需要雙方同意,故其造價視乎走線,以往資金缺口大部分以鐵路模式去推展。而被問及缺少公眾諮詢,陳帆指境內鐵路項目亦同樣會以現有機制處理。
而精簡規劃程序方面,黃偉綸稱業界反應正面,目標是明年上半年提出具體建議,明年內提出條例修訂草案。發展局常任秘書長甯漢豪補充指,目前已進入法例修訂工作,將會一起研究土地收回條例等,目前有4個方向,包括縮短法定時間、修訂城市規劃條例,期望修例後可容許工序不要重複處理,亦可同步處理填海及城規程序,加上因土地用途是不斷改變,應可同步處理收地及安置賠償。
在強拍條例方面,政府期望有助促進土地供應,同時考慮保障私有產權。例如50年樓齡以上樓宇原本需要八成同意才能強拍,現時就期望「再老一啲嘅樓宇,可以再降低一啲門檻」,而工廈等亦可按照規劃意向作出轉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