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福利被批做得不夠 羅致光:要民商官三方合作推動

202110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勞工及福利局局長羅致光今(17日)發表網誌時指,現屆政府首4年,社會福利經常開支已增加62%,安老服務更增加了85%,但仍有人認為政府做得不夠,甚至在社會上就社會福利政策討論出現了一個明顯趨勢,仿似將救世軍一句口號「那裏有需要,那裏就有救世軍」改為「那裏有需要,那裏就有政府資助」。
羅續在網誌講述志願機構的興起、社會福利服務的發展、非政府機構的發展與規模,以及政府角色與民、商、官協作。最後,羅指,在以前香港將「發財立品」一般被理解為「先發財,然後才立品」,更有不少有名的商界人士公開表示「賺取利潤才是企業唯一的社會責任」。不過,他認為,在近年已很少聽到這種聲音,取而代之的是企業社會責任(CSR)、創造共享價值(CSV)及香港交易所推動上市公司的《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ESG)。
羅又指,政府在推動社會福利發展是責無旁貸,但亦要透過民、商、官三方合作,才能令制度更完備及能「因時制宜」與「在地」。不論是CSR、CSV、ESG,或是民、商、官合作,都是可以發揮第三次的分配,讓社會可以共享繁榮,共同富裕。對社會福利的發展,商界與非政府機構的參與都是不可或缺。
嶺南大學社會學及社會政策系副教授歐陽達初表示,政府近年面對社會壓力及人口老化,令社會福利支出增加,直言將近兩屆政府一直表示希望商界參與社會福利,惟強調基本的福利服務不能夠、不應該「外判」至私人市場,「(轉嫁市場)夠架喇」,舉例指近年推行的社區照顧服務券已經引入市場做法;公共年金亦是依賴個人理財。
他直言政府「無得逃避」,面對人口老化,政府依然選擇以審查式福利代替退休保障,例如將合併普通及高額長者生活津貼,劃一採用普通津貼較寬鬆的資產上限,合資格申請人將領取高額津貼金額,於開支可持續性的考慮上,將來好大機會要加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