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婦催生後大量出血 死於伊利沙伯醫院

202110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一名產婦5年前在伊利沙伯醫院生產,在催生後大量出血,結果不幸離世,事後判斷與羊水栓塞有關。死因裁判法庭今天(20日)就事件展開研訊,死者丈夫指,醫院在死者情況轉危後、沒有任何交代下將他推出病房,近一小時都沒有向他解釋情況,任由他在走廊踱步,有醫護人員見他徘徊,甚至將他推進另一房間等候。
死者梁金笑,終年33歲,案發時持雙程證,其丈夫鍾德寧作供指,2016年11月28日早上得知,當時已懷孕38周2天的妻子「見紅」,且醫院建議催生,他便立即請假趕往醫院陪伴妻子。至下午近3時他趕達醫院,妻子已注射了催生針、躺在病床等待生產,期間曾經嘔吐。
鍾續表示,至近晚上8點半他返回產房,見到垃圾桶內的紙巾沾滿血,醫生表示情況正常,並要求妻子配合。晚上9時許,經過3次嘗試後,女兒的頭部露出,但醫護人員突然大為緊張,將鍾推出產房,至超過一小時後才有醫生向他交代妻子情況,告知他無法止血。醫院曾在29日早上6時15分詢問死者家屬是否仍然堅持急救,鍾確認要急救。至早上9時30分,院方將死者送入深切治療部,直至30日,家屬同意拔喉,停止為死者急救。
伊利沙伯醫院駐院醫生李自菁,在案發前一年畢業,未有婦產科專科資格。她今天作供表示,案發當日傍晚她接手早班同事的工作,在晚上6時10分首次會見死者,得知同事早上曾為死者檢查,胎兒的心跳曾經短暫變慢,歷時約3分鐘,其後回復正常,文獻顯示此情況代表胎兒可能不適,由於胎兒已足月、孕婦的宮頸亦已成熟,故早班同事決定為她催產。
醫院於下午2點半開始為死者注射催產素,期間一度增加劑量至每小時36毫升,死者宮縮頻率曾達每10分鐘6次,20分鐘後才減省劑量,至晚上近9時才完全停用催產素。李醫生不同意注射分量過多,指醫院已根據指示相應減藥,並否認注射太多催產素會令胎兒不適及增加孕婦羊水栓塞的機會。研訊主任向李查問,胎兒心跳變慢3分鐘,會否只因臍帶短暫擠壓胎兒,李不排除這個可能性,但強調只有嬰兒出生後才能確定原因,故為安全起見都要催生。
李醫生指由於死者每次宮縮,胎兒的心跳都會減慢,情況不正常,她遂以真空吸引術助產,最終嬰兒在晚上9時28分順利出生,而胎盤於2分鐘後取出。李同意使用真空吸引術助產會增加羊水栓塞風險。嬰兒出生後立即由在旁的兒科醫生檢查,沒有像平常一樣交給產婦察看。9時35分,死者開始大量出血,當時李主要判斷死者子宮收縮乏力導致產後大出血,故為她按摩子宮、注射生理鹽水、靜脈注射等。
至晚上10時06分,伊院婦產專科兼副顧問醫生李栩翎到產房幫忙,她估計死者已出血1200毫升,當時死者仍然清醒。李栩翎為死者處方子宮收縮藥,並放置止血球入死者的子宮壁止血,效果理想。去到10時44分,死者情況轉差,眾醫生為死者作一系列檢查、並簽署無能力給予同意接受手術同意書,決定為死者切除子宮。死者於11時25分被送往手術室,並於凌晨0時02分心跳停頓。
兩位李醫生均表示,當時死者的羊水栓塞症狀不明顯,因她沒有呼吸問題及離散性血管內凝血,加上羊水栓塞罕見,沒有一個指標性測試,故沒有在當時的報告寫下死者患羊水栓塞的可能。李栩翎醫生更指,即使當時知道死者屬羊水栓塞,亦只能為她止血及提供支援性治療,與當日提供的治療無太大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