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偵破歷來最大宗走私案 檢12億元貨拘2人

202110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海關本月14日在香港東南面水域偵破1宗涉嫌利用內河船走私案件,檢獲一批懷疑走私貨物,包括貴價食材、電子產品、高價值貨品及受管制瀕危物種,估計市值共約12億港元,經跟進調查後拘捕涉案1男1女。以案中檢獲貨物市值計算,今次是香港海關有紀錄以來最大宗走私案件。
海關有組織罪案調查科高級監督李艷萍表示,因為疫情關係,過去1年多的陸路運輸嚴重受阻,不法分子因而鋌而走險,改用漁船、躉船或大馬力快艇進行走私,以「螞蟻搬家」形式將高價物品偷運到內地。
有見及此,海關一直加強執法力度,全力打擊相關走私活動,在嚴厲打擊下,以快艇走私的活動明顯有所減少。惟根據估計,走私分子為求出貨,仍會利用其他途徑進行走私,其中一個方法便是利用內河船,由貨櫃一口氣偷運大量走私貨。
海關加強海上巡邏和對內河船的截查,本月14日晚上約10時,海域行動課人員在本港東南面水域發現一艘正駛向內地水域的可疑內河船,於是將其截停及檢查船上貨物,在船上24個報稱載有聚丙烯膠粒的貨櫃內,搜出大量懷疑走私物品,當中包括名牌手錶、手袋、化妝品、貴價食材、電子產品以及受管制瀕危物種,估計總市值達12億港元,以貨值計屬有紀錄以來最大宗走私案。
海關海域行動課監督鄭文遠講述行動經過時指,海關一直密切留意海上情況,不排除不法分子會透過改變走私模式來逃避偵查,海域行動課除利用高速截擊艇打擊走私外,亦出動區域巡邏船在不同水域突擊截查各種船隻以作防範。
行動當晚,區域巡邏船在近東龍洲一帶截查涉事內河船,關員登船檢查載貨清單,顯示該24個裝載聚丙烯膠粒的貨櫃在屯門上貨,並將運往廣東省。由於聚丙烯屬較普通和廉價的原材料,本身在內地亦有生產,加上該批膠粒重近600噸,由香港運往內地,收貨人卻只是內地一間普通貿易公司,種種迹象引人疑竇,關員隨即作出仔細查驗,繼而發現大批未列載於艙單的高價物品。
海關特別調查課監督鄭德喜指出,有組織罪案調查科接手案件後,立即作出跟進調查,查出該些貨櫃是由本地一間公司安排運往內地,隨即上門了解及拘捕2人,包括1名39歲女子及1名56歲男子。初步調查顯示,被捕女子是負責該公司的租務,男子則是負責安排付運,調查仍在持續,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今次檢獲的走私貨貨種和數量繁多,根據海關分析,選擇走私該些物品的原因有多種,一是現時距離農曆新年有近3個月時間,期間亦有冬至等節日,內地對花膠、海參等高價食材有更大需求,惟受疫情影響,內地市民不能靠「自由行」抵港購物,加上水貨客近乎絕迹,內地對該些物品的需求愈見殷切,不法分子遂利用此一「黃金檔期」,將屬於瀕危物種的魚翅、花旗蔘等以海路形式走私往內地。
第二是不法分子希望藉此逃避內地稅項,以今次檢獲的其中一種化妝品保濕霜為例,內地的相關稅率約為貨價的160%,而該款保濕霜在本港的價錢為8,000港元一樽,若成功走私往內地,每樽可逃避約13,000港元的稅款。另外,海關亦發現大量名牌手袋、衣服鞋履等,該些物品在內地稅率約為貨價的110至160%,而貨物中最昂貴的名牌手錶,每一隻價值約60萬港元,每隻手錶所涉稅款估為80萬港元。若果該24個貨櫃成功走私,推測可逃避約20億港元稅款,足見利潤之豐厚。
行動中,海關另起出大量高價電子產品,包括最新款手機、平板電腦和智能手錶等,以及用於電腦的高階顯示卡,該些顯示卡有極高運算能力,可用於遊玩網絡遊戲和挖掘虛擬貨幣,在本地市場每張標價數千至過萬港元不等,內地的炒價更較原價超出近一倍。由於在內地「一卡難求」有價有市,故可從中賺取龐大差價。
漁護署瀕危物種保護主任(行動)劉特銓博士指,走私貨中受《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規管的物品包括一批花旗蔘,以及市場上俗稱「群翅」的犁頭鰩魚翅,受管制的犁頭鰩包括16個品種,分布在東半球的近岸淺水海域,例如非洲沿岸以至印度洋、澳洲沿岸一帶,棲息地主要是海床沙底的生境,主要捕食海底的無脊椎生物,體長最多可達3米。犁頭鰩受近岸生態環境破壞威脅,包括填海和環境污染影響,並因其魚翅價值而受過度捕撈。牠們本身的生長和繁殖速度緩慢,野外數目在過去數十年已下降逾8成,個別種群相信已遭滅絕。
本港過往不時檢獲非法進出口或過境的瀕危物種,漁護署和海關會繼續保持高度警覺,加強前線人員對物種的認識及鑑辨能力,亦會在各個進口管制站進行聯合行動,合力打擊相關走私活動。
李艷萍補充,走私分子的手法會隨世界各地的環境及時間而變,手法層出不窮,截至今日(29日),海關在今年共偵破81宗海路走私案,緝獲的貨物近21億港元,貨值較去年同期上升2倍。
海關作為本港的進出口管制部門,往後會繼續做好情報工作,採用風險管理原則,以前瞻角度預測走私趨勢。另一方面,海關亦會從源頭打擊,直搗走私貨倉庫,希望重創貨源,並會通過財富調查,依法作出跟進行動。海關會與不同部門和執法機構加強合作,靈活調配資源,提高打擊各類型走私,提高執法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