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人疑墮網購陷阱 付款無貨到 警方至今拘143人涉同類騙案
202111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網上購物陷阱處處,一不留神就會上當受騙。
網購雖然方便,但亦需防受騙。有政黨10月收到最少50名市民求助,指在社交平台上購物時受騙,以電子支付付款後遲遲未獲發貨,合共損失約4至5萬港元。亦有苦主開設苦主群組,群組的受害人數過百,部分苦主指報警求助時遇上困難,希望警方積極跟進。團體又呼籲社交平台主動監察網購有關的貼文有否行騙的風險。警方回應指本年1月、4月及7月,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展開行動,打擊「網上購物騙案」,共拘捕143人,涉及806宗騙案,涉款超過400萬港元。
S小姐(化名)指9月在Facebook多次看到「店舖」的榴槤廣告,稱價格及照片十分吸引,因而她在9月24日打算購買榴槤「試一試」,並在付款前曾問商家多人給予貼文「嬲嬲」圖樣的原因,商家回覆無問題,並指會於翌日(9月25日)發貨。S小姐最後不虞有詐,以電子支付方式付款約400港元。但商家在S小姐9月25日查詢時封鎖她。S小姐在當日下午到警署報警,但指前線警員向她表示發貨日未過,未算是騙案。最終S小姐9月26日在網上報案,但至今未收到警方安排錄口供。
亦有受騙市民稱報案的時遇到困難,葉先生(化名)指2019年7月在網上網上花800元買電子遊戲程式,但賣家最終沒有發貨,即月報警。警署在8月安排與他錄口供,但在過程中指「好難追回損失」及或要上庭。他指口供紙最終被寫上明白難以追討款項,並以備案處理,至今未收到任何進展的通知。葉指對警員的處理方法感到無奈。
S小姐中招後成立關注組,群組內的受害人士過百,認為網購騙案已猖獗,並指不少受害者認為損失金額不大及「嫌麻煩」而未有報警。她希望警方積極跟進。
S小姐又指曾多次向Facebook舉報騙徒專頁,但她稱至今仍看到部分專頁仍然運作,並多次改名,試圖掩飾身份。她留意到詐騙專頁有多項共同特徵,包括專頁名稱旁沒有「藍剔」,即專頁未經 Facebook「驗證」其真實性,讚好專頁及貼文多外籍人士,貼文有留言數目眾多,但大量留言未能開啟,亦沒有負面評價,而貨品的售價多為市價的3分1,例如長腳蟹只售400港元,並不合理,亦會使用個人戶口收款。
政黨消費者權益政策發言人袁海文提醒,在社交網站購物風險極高,若售賣專頁沒有公司相關資料,包括正式的聯絡方法等時,市民付款前應該要三思。他又指,社交平台Facebook應加強處理檢舉騙案的效率,主動審視不同專頁與網購有關的貼文有否行騙的風險,適時列出風險提示,保障用戶權益。
警方回覆指一直關注及跟進利用社交網站進行的騙案。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在2021年1月、4月及7月,先後聯同六個總區及其他總部刑事單位展開代號「鐵將」行動,打擊「網上購物騙案」,共拘捕143人,涉及806宗騙案,涉款超過400萬港元。 警方又指一直聯絡不同的社交媒體,期望它們能利用科技識別可疑帳戶,並刪除該些帳戶,以防止市民受騙,並指若對對方身份有所懷疑,應致電「防騙易」諮詢熱線1822222向警方報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