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僅62%港人有儲蓄習慣 人均月儲6600元

2021111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在疫情持續及經濟不明朗的挑戰下,香港存款保障委員會調查顯示,多項反映香港人儲蓄能力及習慣的數據,為該調查自2018年推出以來所錄得的最低,包括港人儲蓄能力進一步下降,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較去年下調5%,至62%;當中每人每月的平均儲蓄金額為6,600港元,按年跌6%,並連續兩年下跌。不過,儲蓄為市民帶來的「安全感」保持穩定。
該調查由存保會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於今年9月1至21日期間訪問逾千名港人,並對301名結婚15年或以下人士進行深入意見調查。結果顯示,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每月的儲蓄中位數仍維持在5,000元。惟僅20%受訪者表示有定下儲蓄目標,較去年大幅下跌18%。
存保會主席許敬文表示,疫情已持續近兩年,經濟不確定性及失業率高企對港人儲蓄能力及習慣的影響進一步浮現,包括較難訂立穩定的儲蓄目標及計劃等。儘管近期本港經濟好轉,惟港人的生活及儲蓄習慣或出現滯後。
不過,儲蓄為港人帶來的「安全感」依舊,港人就自己目前擁有的儲蓄所帶來的「安全感」評分為53.2分,略低於去年的54.8分,但仍有74%受訪者給予50分或以上的分數。受訪者平均認為擁有約49萬元儲蓄就能獲得足夠的「安全感」,與去年50萬元相若。
調查進一步訪問結婚15年或以下人士,結果顯示,已婚人士更積極儲錢,78%受訪已婚人士表示有儲蓄的習慣,較整體數字高出16%。其每人每月平均的儲蓄金額約8,600元,較一般市民高出約3成。他們認為需要擁有約67萬元儲蓄才能獲得足夠「安全感」,較整體數字高約37%。
值得留意的是,妻子普遍掌儲蓄管理權。調查發現,約3成結婚15年或以下的人士會與配偶定立共同的儲蓄目標,當中65%受訪者表示丈夫儲蓄的比例佔一半或以上;37%受訪者表示共同儲蓄主要由妻子負責管理。
以年齡劃分,18至29歲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比率為83%,為各個年齡組別中最高,其每人每月的平均儲蓄金額約5,600元。不過,30至39歲有儲蓄習慣的受訪者,其每人每月平均儲蓄金額卻是最高,約8,400元,較整體平均數高出約30%。
儲蓄方式方面,整體而言,銀行活期或定期存款儲蓄均為所有受訪者(72%)及已婚人士(69%)的最主要儲蓄方式,但相對所有受訪者(27%),已婚人士較多以購買儲蓄保險(39%)作為儲蓄方式。
存款保障計劃下,存款人在每間銀行可獲最高50萬港元保障,目前該上限已沿用近10年。許敬文表示,正就存款保障上限做檢討,而現時有近9成存戶,其擺放在銀行的儲蓄得到保障。
香港民意研究所主席及行政總裁鍾庭耀指出,儲蓄為港人帶來的「安全感」可為是否需要修訂存款保障上限提供主觀數據。而該調查推出至今已4年,相關安全感指數均為正向,或反映在主觀上未有存戶感到存款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