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測試智能手錶及手環 效能表現參差

2021111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不少人選擇佩戴智能手錶或手環。
消費者委員會測試市面上35款智能手錶及手環,今日(15日)發表結果,發現「小米」部分型號於不少測試中均獲較低分數,運動時量度心率的偏差超過15%,另一款型號在計算步行及跑步距離時偏差亦高達40%,表現遜色;另一品牌「Polar」同樣在多項測試中獲較低評分。消委會指「Garmin」Forerunner 55智能手錶(售價1,699港元)較佳,各項表現出色,電池效能尤佳。
消委會指新款的智能手錶或手環都內置三軸加速感應器及光學心率感應器,用來偵測動作及血流量,推算步數、移動距離、心率等,惟得出的運動數據只是估算,不一定精準。消委會測試了35款產品,智能手環售價由239至1,328港元不等,智能手錶由439至4,099港元不等。測試項目包括運動數據、智能功能、電池表現、使用方便程度等,由試用者佩戴產品進行不同運動去量度數據。
在心率數據方面,全部樣本均有心率量度功能,大部分偏差少於8%,但「Polar」Ignite 2、「榮耀Honor」Watch ES及「小米」Mi Watch超值版表現較差,偏差都超過15%。在測試距離方面,大部分樣本估算偏差不超過10%,但沒有配備GPS的「小米」Mi Smart Band 6的步行及跑步距離偏差達40%,表現遜色。「Polar」有3款型號均在估算步數表現較差,偏差達73%至97%,估計是產品將輕微手部動作都推算為步數。而估算高度方面,「Polar」又「包尾」,其Grit X型號測量高度偏差達48%。
電池效能方面,測試的產品充電至全滿需時1.1至3.9小時,充滿電後可使用1.6至21天不等,差異頗大。「Garmin」Forerunner 55充滿電後可連續使用3星期,充滿電只需1.4小時,獲最高評分。「Apple」Watch Series 6的電量只能維持約1天半,差不多隔日就要充電2小時,獲最低分。製作質量方面,「Polar」Vantage M2及「Fitbit」Inspire 2的屏幕較易刮花,獲較低評分。
消委會指智能手錶或手環不是精密儀器,不能直接測量運動數據,一般不會非常準確,而且準確度與價格沒有絕對關係,價格較高的型號不一定較準確,呼籲消費者可按個人喜好及要求、重視的功能作出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