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公平報告揭疫情下 社會不平等更嚴重

2021111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研究認為,若要紓緩健康不平等需要整個社會和政府部門通力合作。
香港中文大學健康公平研究所公布第一份健康公平報告,揭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下所暴露的社會不平等。其中報告指匱乏及無業人士普遍更加擔心自己的經濟狀況,分別有65.7%匱乏人士及60.2%無業人士表示較疫情出現前更擔憂。
報告指出弱勢社群較常遇到延誤診斷和治療,他們在經濟保障、就業、教育、健康及社會服務使用等範疇中尤其受到影響。在教育方面,長期停課對學童發展及學習的影響顯著,來自低收入家庭及有特別需要的學童面對較高的社會心理風險,數碼隔閡亦為學童帶來嚴峻挑戰,其中70%低收入家庭欠缺電腦,28%無法使用寬頻服務。
至於獲取健康服務上,雖然新冠疫情住院服務尚算公平,但公共非緊急門診服務大幅減少,令弱勢群組難以管理自身的長期病患和心理健康狀況,門診服務卻比以往更加傾向富裕階層。而在弱勢社區居住的多重病患者在患上新冠肺炎後,病情較居於富裕地區的患者嚴重。
就精神健康與社會心理狀況,匱乏人士的抑鬱與焦慮風險較高、有24.7%,他們在開心程度、生命價值及生命滿足度的評分均較低,主觀幸福度較差。研究認為若要紓緩健康不平等需要整個社會和政府部門通力合作以制訂全面的政策,並審視疫情的影響和防疫措施對不同社會群體在身心健康方面的影響,並在日後制訂應對疫情的政策和措施時,加入對社會健康平等的影響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