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村校變環保共行館 今起免費開放

202111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逾60年歷史的村校搖身變成環保共行館。佛教慈濟基金會香港分會位於大圍車公廟路的慈濟環保共行館,花約3年時間完成綠色修繕,並於今日(20日)免費對外開放,該館以「共知、共識、共行」為宗旨,以提升大眾對環保的覺醒。
修繕工程以綠色建築及「親自然設計」為基礎概念,並使用環保建材,包括環保竹料取代木材做地板及牆身飾面等,首階段工程花費約800萬港元。共行館建築採用自然光及通風設計,能將窗外景色引入室內,頂部加裝的太陽能發電板為共行館提供電力。建築物外牆及室內亦選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環保油漆、棕櫚環保板,並以回收膠樽及牛奶瓶製成環保塑木,推廣環保意識。
參與修繕工程的建築師陳翠兒稱,是次修繕工程建立新舊事物互相的對話,以綠色建築表達推動環保的理念。此外,共行館亦展出兩個與環保有關展覽,包括《共知·共識·共行》,利用裝置與展品呈現風災、水災及水源污染等人類行為,在大地留下的災難性烙印,讓訪客親身感受及反思人類與地球互存的關係。其中互動水墨裝置作品《碳息》,則透過過去63年氣候變化的數據分析,記錄大氣層中二氧化碳含量每年驚人的增幅。
至於另一個展覽,則展出由木匠藝術家林池創作的108條大小不一的手造木鯊魚,以帶出海洋保育的理念,同時利用其他作品如入榫木櫈、木收音機等則展現廢木重塑的無限可能。
慈濟香港執行長施頌鈴稱,共行館施工及設計以7個R為原則,尊重萬物(Respect)、盡可能修繕延續物命(Repair)、有系統回收分類重用所有資源(Recycle)、拒絕過度消費及包裝(Refuse)、鼓勵從源頭減量(Reduce)、重複使用(Reuse)及推廣重新思考人類與地球共生息(Reth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