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奪命意外 專業團體建議用數碼工具 避免工人以身犯險

202111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大嶼山小蠔灣污水廠日前曾發生一宗致命意外,有3男1女職員進入約8米深的污水井工作時被困,最後造成1死3傷。有專業團體提出各項於密閉空間的工作安排建議,例如避免以人身進入密閉空間工作,盡量使用數碼工具;加強密閉空間工人培訓及檢視現行法例;同時呼籲僱主、政府人員亦應接受培訓。
社區、建造及工程專業發展中心今日(20日)發表有關密閉空間的工作安全建議,而對於是次小蠔灣不幸事件,香港管綫專業學會前會長兼社建中心會長黃敬認為,這是由於密閉空間工作安全意識不足,及未有正確使用安全儀器工具所導致。現時部分公司「無計過成本,為了不蝕錢而在安全儀器工具方面偷工減料」,加上取得密閉空間工作證件「太過通識化」,人人均可簡單取得,故工作人員安全意識有所欠缺。
黃敬表示,派工作人員進入密閉空間的工作應可免則免,可優先考慮使用先進儀器代替工人以身犯險;例如使用航拍機飛入渠道探測、3D掃描探測器以協助掃描渠道狀況、沙井探測器及管道密閉探測器等,有助避免工人進入危機四伏的密閉空間。
此外,黃敬亦稱,目前對工作人員的相關培訓不足,無論是理論時數及實習時數均不足夠,例如對於密閉空間作業核准工人的課程要求只需1天8小時,黃坦言「假設一班20人,每人分配後實際實習時數可能只有1分鐘」。他建議密閉空間作業核准工人的課程應增設至3天,而密閉空間合資格人士從事渠務署工程安全訓練課程應增至5天。至於政府人員、僱主亦應參與課程,增加對密閉空間工作的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