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與陳奕迅同台 音樂老師冀傷殘學生台上建立自信

2021112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音樂老師馬漢銘在肢體傷殘學校成立銅管樂團,「殘疾人士都可以玩到唔同樂器。」
有人說音樂是世界語言,因為它可以跨越語言界限。在肢體傷殘學校任教音樂的馬漢銘,更是體會音樂令傷健共融,「音樂奏咗出嚟,同正常人都係一樣嘅聲音。」他在學校成立銅管樂團15年,令學生有不同表演機會,包括本月底與歌手陳奕迅同台演出,希望學生努力後可在台上享受掌聲,建立自信。
馬sir自1998年起在香港耀能協會賽馬會田綺玲學校任教,現時除任教音樂外,亦是校風及學生支援範疇主管。本身有也有吹小號的馬sir早在2006年就在校內成立銅管樂團,起初他先拿樂器回校,借給同學試吹,試過都可以才向校長申請資源買自己的樂器,「殘疾人士都可以玩到唔同樂器。」
校內的同學都是不同程度的殘疾人士,馬sir指要挑選能力較高的學生,智能及體能均要正常,才可吹響銅管樂器,因此成員人數不算太多,創團成員有8人,高峰時有12人,但隨着學生陸續畢業,加上疫情影響樂團練習及招募,現時成員只有約6人。
馬sir本身任教視藝科,後來成音樂科老師,他認為音樂有做到傷健共融的特點,「音樂奏咗出嚟,同正常人都係一樣嘅聲音,大家真係可以溝通到」,因此可以突破到肢體障礙。
學校的銅管樂團有不少表演都令馬sir印象深刻,其中在2013年,樂團在沙田大會堂一個容納到300人的演奏廳舉行音樂會,「香港無一間特殊學校自己做過一場音樂會」,那場演出奏出了團員成長的歷程,亦邀請了友好樂團共融演出,馬sir形容那次是同學們很大的成就,也令自己感動。
樂團亦曾到中學表演,「譬如去過Band 3中學分享,成場一個鐘嘅音樂會,其實係好大挑戰,因為Band 3學生未必有興趣,但我覺得最犀利嘅地方係,佢哋(團員)用佢哋嘅能力,吸引咗嗰班同學,佢哋真係安靜咁欣賞佢哋嘅演出。」
馬sir認為樂團的演出可為觀賞者帶來勵志訊息,也是在鼓勵團員,「無論你咩情況,殘疾人士都好,你努力就會有成就。」他認為同學在台上享受成果就是觀眾的掌聲,這讓同學知道自己不是被同情,而是真的有能力值得掌聲,這有助他們建立自信心面對畢業後成人的生活,「融入社區係特殊教育最重要嘅目標。」
除了表演之外,馬sir也鼓勵同學參加校際音樂比賽,與健全的學生較量,「天生有殘障唔緊要,音樂上你做到,你就係做到啦,證實畀同學仔知道,我哋每次參加比賽都唔係最差,我哋付出、有努力係可以去到好好嘅成績。」
24歲的學校舊生張子浩就是成功的例子,8歲起吹長號的他雖患大腦麻痹症,右邊身不夠力令他吹奏樂器時不太靈活,但經過不懈的練習,子浩曾在校際音樂節兩奪季軍,獎項令他信心大增,「帶畀我嘅係成功感」,對自己因而有一份肯定,也令他慢慢喜歡上長號這樂器。
子浩在2019年仍是學校學生時,受邀加入由殘疾樂手的「香港共融樂團」,更隨樂團與歌手張學友合作演出。樂團於本月23日再與另一歌手陳奕迅同台演出,子浩坦言感到興奮,又指在疫情下很難有大班人演出的機會,相信樂手們都會很珍惜,並希望演出傳達關愛共融的訊息,「期望社會見到殘疾人士都做到一般人做嘅嘢。」
同樣有份演出的余澤涵是田綺玲學校學生,15歲的他患小兒麻痹症,手腳不靈活的他起初吹小號,但後來發現吹奏伴奏旋律難度較低,因此他現時是次中音號手。澤涵希望社會對殘疾人士不要有歧視,並提供多點幫助,「可以有更多展現自己嘅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