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下網購頻繁 消委會今年首10個月收逾5千宗投訴

2021112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近年網購大行其道,疫情下網購活動更趨頻繁,消委會今年首10個月已收到超過5千宗網購投訴,多涉及因船期不穩而導致的送貨延誤,消委會建議消費者光顧有信譽網站,留意付款方式,避免過數到私人帳戶。消費者委員會《選擇》月刊邁入45周年,無論線上還是線下購物,均成為消費者參考指標,消委會總幹事黃鳳嫺接受東網專訪時表示,至今共公布1505篇產品測試報告,銷量最好的一期竟是1988年有關避孕套保險程度的檢測報告,當年加印賣出7萬多本,至今仍未能打破紀錄。回顧過去,她感觸良多,認為未來《選擇》選題需更「入屋」。
消委會的《選擇》月刊多年來揭露不少消費陷阱。黃鳳嫺憶述,消委會於1974年成立,當年通脹盛行,物價升幅高達10%,所以成立消委會幫市民大眾格價,會即時透過電台匯報街市等不同地方的價錢,為令格價滲透面更廣,當時的主席及幹事決定做選擇月刊,於是第一本《選擇》就於1976年誕生,當年只售1元一本,柴米油鹽是市民首要關注產品,故第一期內容自然是食油格價。
歷年銷量最好的一期竟然是1988年第142期有關避孕套保險程度的檢測報告,當年消委會測試了市面上24款流行的牌子,結果發現當中17款未能完全通過漏水試驗。由於「人命關天」,那期成為了自《選擇》出版以來最暢銷一期,合共賣出7.3萬本,紀錄至今仍未被打破。
《選擇》至今累計公布達1505篇產品測試報告,黃指最困難的測試研究要數年金、保險產品以及網約車等服務,因需要做廣泛的神秘顧客「放蛇」行動,她說:「單係調查網約車服務,就要牽涉最多83個義工,要不斷搭的士,睇有冇兜路,過程中司機的服務態度等等,至於年金保險細則更係睇到眼都矇,一定要抽絲剝繭,先可以發現當中的魔鬼細節」。
消委會不單進行產品測試格價,也揭露不少消費陷阱及投訴趨勢。黃鳳嫺指,今年網購的投訴數字依然高企,今年首10個月已收到5,456宗網購投訴,其中近3成都涉及送貨延誤,估計是由於全球船期不穩所致,而有效期已過的投訴有85宗,較去年同期激增143%。她提醒,消費者應選擇有商譽的網店,同時要看清條款及貨幣,避免過數到私人帳戶。
至於會否再考慮重推7天冷靜期,進一步保障消費者權益,黃強調「一定會繼續推,從未放棄過冷靜期」,但在目前疫情衝擊、經濟低迷的社會氣氛下,坦言未必是一個最佳時機,寄望新一屆政府及立法會能有新進展,又指「消委會有耐性,最緊要目標清晰」。她又認爲,各行各業不是等法律來才做,建議可提供業界的冷靜期,例如購買境外物業時繳付的留位費,則可提供冷靜期,可提升消費者購買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