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窩復耕荒地變農田 出產咖啡豆風味獨特 有望成精品
20211128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位於新界東北、鄰近沙頭角的荔枝窩在大學商界及民間團體的支持下,村民回流復耕及活化,除了種植傳統的稻米外,更引入咖啡豆、玉薑。上年「永續鄉郊活化」項目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可持續發展特別貢獻獎」。負責活化計劃的香港大學公民社會與治理研究中心梁兆謙今日(28日)表示,將會在活化荔枝窩的經驗推展至鄰近的梅子林及蛤塘兩村,並在該處設立露營場地來加強體驗,預計在明年年尾可以初步實施,料可以容納40人。
港大在荔枝窩的實驗農場種滿咖啡豆及芥菜,港大團隊2013年起復耕荒廢逾30年的荔枝窩農田,當時只有1戶常住村民,其後陸續有村民回流,至今有16戶常住成員。現時復耕的實驗農地面積約6公頃,主力種植700棵價值較高的阿拉比卡種咖啡樹,背靠原生大樹,並在咖啡樹下種植香草,模擬原來林底下天然生長的做法。
梁兆謙解釋,咖啡是耐陰的植物,一般在樹底下生長,現時荔枝窩的咖啡樹是模擬在咖啡天然生長做法。他又指傳統較高品質咖啡豆大多在高海拔環境種植,惟荔枝窩近乎零海拔。雖非最理想的種植地方,但梁表示,有本地咖啡業界發現本地咖啡豆擁有獨特風味,期望未來能發展成精品咖啡。
從英國回流的60多歲客家原居民黃群英表示在2014年初,因要照顧年逾九旬的父親,原打算暫居於沙頭角,適逢組織推行復耕計劃,便回來祖屋,為復耕「出一分力」。黃表示,兒時一般只種桔樹、稻米,計劃開始前更未看過咖啡樹。她指,種植咖啡樹與傳統農作物並無衝突,更好利用土地優勢。
另外,在同一地點,香港鄉郊基金有限公司於2017年,在荔枝窩村進行為期4年的「荔枝窩客家生活體驗村」復修村屋計劃。民政事務總署指項目內共11幢鄉村屋向牌照事務處申請賓館牌照,其中6幢的牌照申請完成,意味市民可能很快便可入住。另外5幢鄉村屋的牌照申請,則仍按計劃進行所需改善工程。
荔枝窩村村長曾偉業指,早前已向村民收集民宿意向書,有近40名戶主有意欲經營民宿,但當時計劃只能籌劃15間民宿,隨着6間民宿牌照已獲審批,他們正籌備其餘的民宿,期望能最快於明年暑假營運。對於部分村民反對改建民宿的意願,他認為大眾不應以酒店形式理解村落的民宿,又指改建與否是村民個人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