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仔患急性血癌失童年 母求有心人捐骨髓續子命

20211204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11歲男童麥韶洋因患上罕見的急性淋巴白血病,急需移植骨髓續命!原本應該蹦蹦跳跳,與同輩於校園讀書的韶洋,1年前卻因治病,長期臥榻於病床上,無法上學。他目前正留醫於兒童醫院,由於醫生估計他的存活率僅有50%,焦慮不已的麥媽早前已於網上社交平台呼籲市民登記為周邊血幹細胞及骨髓捐贈者,希望為兒子找到合適骨髓捐贈,以重獲新生,讓他有機會有一個正常小朋友的童年。
據了解,韶洋去年12月因出現紅斑及頸部腫脹而求醫,並於伊利沙伯醫院,確診為罕見的T細胞急性淋巴白血病,隨後被轉介到兒童醫院留醫,自此開始漫長治療療程。不過不幸地,治療約10個月後,因韶洋持續感到頭痛,院方於是在其背部下方的脊椎抽取液體檢查病細胞,竟發現有「復發」迹象,現時院方已為他安排一連串電療及化療療程。
男童母親麥太接受訪問時指,兒子一向健康,活潑好動,喜歡上學,一切的變化均來得非常突然,期間忍不住飲泣指兒子年紀這樣小,卻要承受連大人亦覺得可怕的電療及化療。她又提到,曾被兒子問及「我會不會死?」時,自己已不懂回答,因為醫生曾告訴她其兒子的存活率僅有50%,故她現時十分盼望為兒子找到合適骨髓,希望廣大市民伸出援手登記為捐贈者。
兒童醫院回覆東網查詢指,本港每年T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例少於5宗,主要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化療)及造血幹細胞移植。而韶洋正確診T細胞急性淋巴性白血病,並於醫院接受治療。醫療團隊會繼續因應其臨床情況提供適切的治療及協助,並與家長保持密切溝通,讓其了解治療進度。
血液學專科醫生馬紹鈞表示急性淋巴白血病可分為B型及T型,後者約僅佔15%,屬於少數,而且病細胞相對比較惡,暫時未有針對性標靶藥物,因此治療十分棘手,治療方法除了一般電療及化療外,還包括移植骨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