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查指市民最想增建公屋3年上樓 團體批納米樓「開倒車」

20211206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香港人一屋難求,「上車」問題亟待解決。有團體今日(6日)發表市民對解決房屋供應不足問題的意見收集結果,以8個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建議收集市民意見,其中4個最多人選取的建議分別為,增建公屋、兌現3年公屋上樓承諾,佔約33%;拒絕納米樓,佔約22%;而支持私人、資助房屋市場分隔則佔約14%;以及佔約10%的加快市區重建及舊區更新。面對房屋供應不足問題,該團體提出以「一降一升」為土地房屋政策目標,促政府降低居住成本,並提升居住質素,又批評市面上甚至公屋出現納米樓是「開倒車」。
有團體以「解決房屋問題你有Say!」為題,於今年11月29日至12月5日期間,在各區街站進行意見收集行動,共收回22,877個回覆。該團體提出8個解決土地房屋問題的建議,包括提升市民居住面積,拒絕納米樓;​增建公屋,兌現3年公屋上樓承諾;加快市區重建及舊區更新;​支持私人、資助房屋市場分隔;​盡快推展北部都會區及中部水域人工島工程;多元開發土地;​重推一手物業空置稅;以及簡化規劃程序,縮減造地時間。
眾多建議中最受市民支持的為增建公屋,實現3年上樓承諾。該團體表示,現時公屋供應嚴重落後,平均輪候時間長達5.9年,創22年新高,曾探訪過許多劏房戶,大部分均以上公屋為目標,故政府長遠來說除增建公屋外,亦應以短期措施例如過渡屋等,協助輪候公屋的基層市民。
而拒絕納米樓作為第2多人選的選項,反映現時樓宇越建越細,有關狀況甚至蔓延至公屋,是「開倒車」。該團體認為港人人均居住面積僅161平方呎,連紅十字會對囚犯最細的居住面積不應小於215平方呎的標準亦算不上,直言政府不應只求數量而降低居住質素。同時建議市建局獲得的土地,應用以提升興建公屋或資助房屋比例,居民亦應獲原區安置;另外需確立「房住不炒」的房屋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