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籲灼肉類需注意 「不見紅」始進食

2021120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梁浩文指養殖魚塘中的細菌較難消散,一旦出現基因突變就可能會令細菌變病菌。
新鮮魚片是市民冬季打邊爐的必備食材,不少人將魚肉輕輕灼熟即時點醬汁後放進口中,
往往忽略魚肉或者並未完全熟透,這種半生熟的魚片有機會攜帶致病菌,市民掉以輕心隨時病從口入。有專家指,只要魚肉中的細菌含內生孢子(Endospore)便不易殺死,建議肉類一定要灼至「不見紅」才進食。
淡水魚中的鯇魚及鱸魚可以起肉切片用作打邊爐食材,大魚頭則用作熬湯,惟東網檢驗這3種淡水魚都含菌量驚人。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 兼職科學講師梁浩文博士指,魚片或含有鏈球菌等致病菌,而肥牛片也有可能受瘋牛症污染,故無論是魚片或肥牛,一律建議灼至完全沒有紅色才代表熟透,此時才食用會較為安全。
梁解釋,若魚肉中的細菌含內生孢子便不容易殺掉,因這種孢子會保護細菌,而魚肉中亦會附有常見的芽孢桿菌屬細菌,這些細菌需要以高溫高壓將水形成飽和蒸氣來殺死。
食安中心發言人指,就淡水魚生與感染乙型鏈球菌與寄生蟲的風險,發布相關貼文及張貼海報,消費者無論是在港或外遊,切勿進食生或未徹底煮熟的淡水魚,尤其是在吃打邊爐或粥品時,須待魚熟透方可進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