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嶼山保育基金首輪批18項目 本月28日起接受新一輪申請

2021121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大嶼山保育基金」首輪申請共18個項目成功獲得資助。
土木工程拓展署轄下可持續大嶼辦事處設立10億港元「大嶼山保育基金」,其中5億港元供合資格機構及專上院校申請,首輪申請共有18個項目成功獲得資助,涵蓋大嶼山自然及文化保育多個範疇。發展局局長黃偉綸今早(12日)發表網誌,介紹其中兩個有關大嶼山生態文化及魚類的項目,包括「嶼民同樂:大嶼鄉郊生態文化教育計劃」及「大嶼山河海洄游魚類多樣性的全面調查︰對分布、種群狀況及保育規劃的評估」。黃同時預告基金將於本月28日開始接受新一輪申請。
「嶼民同樂:大嶼鄉郊生態文化教育計劃」為獲批項目之一,並分為兩部分,包括語音導賞和大嶼生態教育大使培訓。項目成員沈鼎榮說,導賞設四條主題路線,涵蓋大嶼山生態文化價值較高的地方,如梅窩、貝澳、十塱、水口等,參加者可透過手機應用程式,一邊行,一邊揀選自己想認識和了解的地點。
團體同時揀選兩個生態熱點—貝澳和水口,以種子導師的形式,培訓一批大專生作大嶼生態教育大使,協助帶領40場學校和公眾小組活動,共同參與大嶼山的保育工作。
另一個獲批資助項目屬嶺南大學的「大嶼山河海洄游魚類多樣性的全面調查︰對分布、種群狀況及保育規劃的評估」。項目成員陳焯峰介紹,大嶼山有很多直接流入海的河道,參加者將會考察15至20條河溪,包括水口、貝澳和大澳等地方,並會進行大型調查,以了解河海洄游魚類的種類、分布和生態,以及哪些河溪需要重點保育。
項目會透過研究洄游魚類的基因,評估魚類在一條或多條河溪間的生態聯繫。此外,團隊會進行非原生境實驗,透過模仿一個自然溪澗的生境,測試緩解設施如水壩、魚梯等,對魚類洄游活動的影響及成效,用以重新接合破碎的河溪棲息地。陳續說,希望研究結果能讓大家了解洄游物種的生態及其面臨的威脅,並透過期刊、拍攝紀錄片等發表或宣傳研究結果,以提高公眾對此保育議題的認識。至於收集到的標本將收納於嶺南大學自然歷史藏品庫,成為未來教育和研究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