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癌症篩查率大跌70個百分點 防癌會倡高危長者定期檢查

2021121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新冠肺炎疫情下長者的癌症篩查率大幅下降。
香港每4人就有1人可能患癌,及早篩查、及早診斷對治療成效有關鍵作用,減低死亡風險。然而,香港防癌會今日(12日)公布1項最新調查指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相對疫情前,本港去年的癌症篩查率下跌30至70個百分點,至本年疫情雖有緩和,但篩查率跌幅亦達26至44百分點。該會建議較高危的長者定期接受癌症篩查,政府亦可配合「樂悠卡」加強癌症篩查宣傳,為公共衞生把關。
香港防癌會癌症教育小組委員會主席廖敬賢表示,該會自10月31日至11月15日期間,進行「疫情前及疫下港人癌症篩查習慣調查」,成功訪問1,002人,結果顯示有72%受訪者同意「港人於疫情高峰期間減少或延遲身體檢查及癌症篩查,或引致部分個案延誤診斷」;86%人同意「疫情高峰期過後,恢復定期身體檢查及癌症篩查十分重要」。反映港人對癌症篩查相關認知正確。
不過,受訪市民的癌症篩查率卻在疫情期間大幅下跌,其中,50歲以上人士的大腸鏡篩查跌幅最大,與疫情前比較,2020年的篩查率下跌70個百分點,而2021年的篩查率則下跌44個百分點;其次為柏氏抹片檢查,相較疫情前,2020年的篩查率下跌49個百分點,2021年的篩查率下跌40百分點。此外,一般身體檢查、驗眼、乳房檢查、大便隱血測試同樣出現類似情況,其中長者篩查率跌幅最嚴重。
問及減少篩查的原因,大部分受訪者均表示擔心醫院或診所人多聚集,增加染疫風險,亦有人存在拖延心態,會待出現徵狀才檢查。廖呼籲市民在可行的情況下,例如疫情放緩時,應恢復接受癌症篩查,減低發病率及死亡率,尤其是高危的長者。他又建議政府可考慮全面恢復相關服務,並向高風險人士發出邀請,及針對長者加強推廣。
《香港疫慌》專頁:http://hk.on.cc/fea/hk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