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首幢工廈復修竣工 改造工程耗費1.5億元

2022010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市建局修復工廈工程耗費約1.5億港元。
市區重建局首幢以改造重設復修、活化再用,位於長沙灣的汝州西街永康工廠大廈改造工程已竣工,並於上月起成為市建局樓宇復修部的辦事處。整個工程耗費約1.5億港元,每平方呎改造成本需要約2,000港元。該局指復修工廈成本高,以永康工廠大廈為例,其回本期亦要接近20年,故盼與各方共同為有意活化改造工廈的業主提供更多誘因,如金融機構可考慮提供較優惠的貸款安排,政府從政策層面,重新審視各項針對工廈改造用途和地契條款的要求等。
市建局指上述工廈內部結構老化、消防設備和喉管系統老舊失修、公用地方欠缺無障礙設施,以及存在違規改建等,不符合目前法規要求,故利用「樓宇復修」及「改造重設」方法,提升屋宇配套設施的水平。該局最後利用「局部改造」方案,統籌各項公用屋宇設備的改建和優化工程,並全數支付相關工程費用。
市建局又指局部改造困難較多,其中裝置消防設備艱難,因該工廈建於60年代,原有設備未能符合現時消防安全規範,惟舊式工廈一般沒有充足的公共地方騰出公用地方加設和置存所需設備。而且更改用途限制較大,該局須遵照計劃大綱圖原先准許的用途,將持有樓層的單位改造後用作樓宇復修部門的辦事處,不能擴充作其他用途,例如推廣活動、工作坊或展覽等。此外,建築法規要求亦高,現行建築法規和消防安全守則對工廈單位改變作辦公室用途設較高的通風和採光標準,若過程中改動個別業主單位的結構間隔,需得到有關業主的允許。
市建局最終撥出屬業權範圍,超過1,600多平方呎的樓面面積,以象徵性租金租予法團用作放置各項新加的公用設施,同時引進「預防性維修」措施,包括加裝遙距監測裝置,協助管理人員在管理室監測各項屋宇裝備的運作狀況。
該局又指復修後的單位有助增值物業,估算工廈上層單位改造成辦公室後,每平方呎樓面市值將超過1.1萬港元,較改造前增加一倍多;而以每個上層單位面積約3,100平方呎計,每個單位的物業價值增加約2,000萬港元,但回本期需時。
市建局2013年啟動長沙灣汝州西街工業樓宇重建項目先導計劃,至2018年因收購率低而中止重建,並花3年時間進行樓宇復修及改造重設工程,提升該工廈的安全和設施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