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老服務人手荒 倡先聘用後培訓救亡

202201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安老服務業人手荒一直未能解決,即使本港去年高峰有逾26萬失業大軍,仍缺乏新血入行。僱員再培訓局代表稱,希望透過「先聘用‧後培訓」計劃,以彈性工作時間等安排,吸引潛在勞動力投入行業,而政府亦多管齊下應對,包括批准輸入勞工填補空缺。勞工處處長孫玉菡指,輸入勞工每年約3,000名,一半以上屬私營安老院舍護理員;有勞工界代表則建議,相關部門研究行業流失率,以制訂可持續的措施應對問題。
再培訓局行政總監吳國強承認,安老服務人手不足是長遠問題,希望僱主以彈性時間、周末定休等方式招聘例如家庭主婦、退休人士等潛在勞動力作兼職。至於吸引員工留職方面,他僅稱會繼續與業界交流,努力改善計劃,又指政府亦採取多管齊下應對,包括批准輸入勞工填補空缺。
對於港府早前提到,若希望早日落實更多基建項目及興建更多房屋,引入外勞是不可迴避的問題。孫玉菡指,勞工處在補充勞工計劃中負責執行角色,若計劃有新建議、方針,會全面配合並按規矩執行,而現時輸入勞工每年約3,000名,一半以上屬私營安老院舍護理員。翻查資料,2020年有3,123名勞工獲批輸入,僅較2019年稍跌0.07%,當中負責長者服務的護理員人數最多,佔1,511人,屬連續3年輸入最多的外勞工種。
勞工顧問委員會勞方委員譚金蓮指,「先聘用‧後培訓」計劃成效較一般培訓課程好,因「邊做邊學」的模式、薪酬待遇等較吸引,但樽頸位在於要抽調人手作教學、配合上課時間,導致只有較大規模的機構參與,限制了學員基數。
她又指,再培訓局的就業率,只要完成課程後有工作就會被納入計算,並非與學員就讀的課程行業掛鈎,而單看職位空缺就會形成「根本上請不到人」的錯誤解讀,以私營院舍護理員為例,工種屬體力勞動、厭惡性,且人手比例不足,待遇亦與津助院舍有差別,變相難以挽留人才,最終只有輸入外勞,形成惡性循環,建議相關部門研究行業流失率,以制訂可持續的措施應對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