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下港空氣污染轉趨嚴重 二氧化氮路邊濃度超世衞標準

202201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本港主要空氣污染物濃度在疫下再度回升。
去年疫情一度放緩,本港的空氣污染轉趨嚴重,市民健康岌岌可危。有關注團體回顧去年的空氣質素,發現本港主要空氣污染物在疫下兩年反彈,最高升幅達12%。團體指雖然污染物濃度仍合乎本港空氣質素指標,但已遠超世衞標準,最高接近6倍,並推算有過千人因而提早死亡。他們促請政府訂立「零排放」公共交通時間表,逐步減少車輛排放污染物的數量。
健康空氣行動分析去年環保署空氣質素監測站數據,發現本港4大主要空氣污染物水平錄得升幅,是前年疫情爆發後的首次。當中,二氧化氮在去年一般空氣質素監測站中,每立方米錄得37微克,較前年每立方米錄得33微克,上升12%。雖然對比2019年疫情前的每立方米錄得38微克低,亦較今年才生效的香港空氣質素指標中每立方米最多40微克輕微較低,但仍是世界衞生組織標準的3.7倍。而路邊監察站更接續多年每立方米錄得70微克或以上的濃度,是世衞標準的約7倍。
另一污染物臭氧亦錄得明顯上升,去年本港一般監測站錄得臭氧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57微克,比2020年上升10%,為最近20年來第二高,僅次於2019年的每立方米60微克。塔門監測站的年均臭氧濃度更錄得每立方米77微克。至於其他空氣污染物,包括PM10可吸入懸浮粒子、 PM2.5微細懸浮粒子的濃度去年在一般或路邊監測站,分別較前年增加6%至9%。
團體又引述香港大學公共衞生學院推算,空氣污染於去年帶來的不良健康影響,包括呼吸系統疾病、心肺功能受損等,造成市民1,691,209次求診、住院98,451日,並且令1,329人提前死亡,更造成達158億港元總經濟損失。
對於去年本港空氣污染物濃度回升的現象,團體認為與疫情緩和有關,指出停課、在家工作等措施下不再,市民出行增加,使到空氣污染物排放上升。團體又指,二氧化氮主要來自車輛排放,而只佔20%的巴士、貨車、小巴等商用車,卻佔全港所有車輛的路邊氮氧化物排放量90%以上。他們認為政府於2025年才制訂發展零排放商用車時間表是過於緩慢,促請政府盡早全面推行「零排放」公共交通,並撥調資源,盡快淘汰燃油車輛。
至於臭氧問題方面,團體認為不單要找出污染來源,亦要交代減低臭氧的行動計劃,着手改善污染。環保署曾指出,臭氧是區域性空氣污染問題,指臭氧非從污染源直接排放,而是由空氣中的污染物經光化學反應形成。汽車所排放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正是形成臭氧的主要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