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子支付發展缺乏誘因 推廣前需先了解市民消費習慣

2022012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政府於本年度財政預算案,推出消費券計劃,並以電子支付形式透過八達通及其他手機流動支付系統等發放予市民。科大工商管理學院資深副院長許佳龍今早(22日)出席電台節目時表示,由推出消費券至今,香港電子支付發展仍較其他國家相對落後,令市民缺乏足夠的誘因,未來依然有機會傾向使用現金支付,建議政府推廣前應先了解市民消費習慣。
許佳龍和本港一家大型零售集團合作進行有關本港電子支付普及的研究,發現有近3成交易仍然透過現金進行。而不用電子支付原因與年齡、學歷和性別無關,而是在於交易的銀碼。許佳龍續指,當銀碼愈小,傾向用現金的人數比例愈高;銀碼愈大,使用現金支付的比例則慢慢減少。
許佳龍稱,除了交易銀碼問題,亦很大機會和習慣有關。他指出香港人習慣帶現金、對使用電子支付有憂慮,包括結算會否出錯、會否超出信用卡限額或會否忘記付款而需要支付額外利息等林林總總問題,變相始終無法改變使用現金支付的習慣。
許佳龍又指,香港人與外國人消費現象不同,外國人習慣使用信用卡,就算朋友間一起在餐廳用膳,均會各自支付自己的部分,餐廳亦接受「分單」或「各付各的費用」的手法;反觀香港,沒有商店或餐廳接受這種支付方式;而且不少香港人一致認為透過信用卡支付小額交易並不受觀迎,變相令現金支付的習慣更根深柢固。
許佳龍表示要改變市民使用現金支付習慣,要了解市民不用電子支付的誘因,亦要清楚明白市民的生活習慣,包括了解採用消費支付方式上的各種思慮和誘因,從而設計出一個包含方便性和經濟性的電子支付生態系統,慢慢扭轉市民的習慣。另一方面,許佳龍又指必須提高交易配套,如呼籲商戶鼓勵顧客用電子支付進行小額交易,及保障顧客用電子支付後遇上糾紛的權益,都可能是有效推動電子支付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