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4000名體弱長者等半年才獲陪診服務 團體倡撥5億元支援居家安老

20220131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團體要求政府在每年長者住宿及社區照顧服務的恒常開支中,增加約5.3億港元。
本港老年人口增加,安老院舍資助宿位供不應求,政府因而推出「居家安老」施政,把部分長者留在家中享用送飯或陪診等服務、或是送往長者日間護理中心,以減輕資助宿位壓力。然而,有關注團體今(31日)指,政府配套不足,導致輪候時間長,截至去年12月,逾4000名體弱長者要等上6個月,才可進行評估,為他們配對合適支援服務;長者日間護理服務在只有208個名額,輪候時間更要等上7個月。另亦因未有足夠服務提供者,長者有「服務券」亦得物無所用,前年便有近4成持券者未有使用服務。團體要求政府在每年長者住宿及社區照顧服務的恒常開支中,增加約5.3億港元,來提升服務名額等。
由多個長者和殘疾人士團體、民間團體和前線社工組織所組成的「關注家居照顧服務大聯盟」(關顧聯)指,政府改善家居及社區照顧服務因資源不足,致輪候時間過長。現時,社會福利署會為區內60歲或以上,進行「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評估,並會為適合接受社區照顧服務或院舍照顧服務的體弱長者,提供一系列的照顧及支援服務,但上述的「綜合家居照顧服務 」因配套不足,令輪候時間長逾半年,截至去年12月底,體弱個案要等上6個月,輪候人數有4137人;長者日間護理服務要等7個月,輪候人數有2376人。
關顧聯批評,政府近年把照顧服務推向市場,使其私營化,要求社福機構自負盈虧,推出不同類型的照顧券,但由於服務提供不足,出現「有券無服務」,舉例指其中「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試驗計劃」,元朗區只有6間服務單位提供日間照顧服務,提供90個日間護理名額及118個家居護理名額,供不應求,以致出現截止2020年底,累計更2706人未曾使用過社區券就離開計劃,即近4成持券者未有使用服務。
關顧聯建議,每年長者住宿及社區照顧服務的恒常開支增加約5.3億港元,以逐步增加服務隊及服務名額,減短輪候隊伍及輪候時間,又在疫情下,向公共福利金申領人派發額外兩個月之津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