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6%受訪家長未安排5至11歲子女打針 憂現副作用後遺症

20220220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調查指,只有24%受訪家長有意安排5至11歲的子女打針。
第5波新冠肺炎疫情嚴峻,至今已有超過200名11歲或以下幼童確診,其中更有2人死亡。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今日(20日)公布1項問卷調查,發現只有24%受訪家長有意安排5至11歲子女接種新冠疫苗,其餘76%未安排子女打針的家長,擔心接種後出現副作用、後遺症或死亡。由於未打針兒童的感染風險高,康復後亦可能出現「長新冠」後遺症,例如記憶力及專注力問題、抑鬱、焦慮等,嚴重影響兒童成長及學習,故該會呼籲父母盡快安排子女接種疫苗。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委託香港民意研究所於1月27日至2月9日進行網上問卷調查,並成功訪問322名5至15歲學童的家長。學會委員鄭倩敏藥劑師引述問卷數據指,5至11歲幼童的組別中,有82%受訪家長認為學童衞生防護意識較弱,例如難以長時間正確佩戴口罩、勤洗手等。然而,該組別僅有24%家長計劃讓子女於上半年接種疫苗,其中66%會選擇由中國復星及德國藥廠合作的復必泰新冠疫苗,30%選擇由內地研發的科興疫苗;至於其餘76%未安排子女打針的家長,是擔心出現副作用、後遺症或死亡。
而12至15歲組別中,有62%已接種疫苗的家長已安排其子女打最少1劑疫苗,其餘38%未打針的受訪者中,則只有7%計劃安排子女於上半年接種;至於不願安排子女打針的家長,有大部分同樣擔憂接種後有副作用、後遺症或死亡。
兒科專科醫生張傑指出,美國疾控中心去年6至8月的數據顯示,未接種疫苗的兒童確診後的住院率,較完成接種的兒童高10倍;另有約30%未打針的確診兒童,需要接受深切治療。此外,不少兒童康復後出現俗稱「長新冠」的新冠肺炎後遺症,例如胸痛、心悸、記憶力及注意力問題等。以色列數據亦指出,逾10%兒童在感染後出現「長新冠」徵狀,部分更維持長達6個月。
學會會長崔俊明藥表示,政府現時提供的2種新冠疫苗均安全及有效減少重症和死亡,認為效益高於風險,絕大多數兒童均適合接種,即使患有濕疹、哮喘等長期病患,只要病情穩定亦可以打針,目前全球各國已為兒童接種過億劑疫苗。他建議家長盡快為子女安排接種疫苗,減低死亡及重症風險,並提醒如子女打復必泰時,可穿鬆身衣物,方便由大腿外側注射,降低患心肌炎的風險。他又建議政府用簡單易明的圖像,向家長提供各國兒童接種疫苗的數據,以釋除疑慮,並盡量增加兒童接種中心。
《香港疫慌》專頁: http://hk.on.cc/fea/hk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