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療垃圾山湧現 衞生防護中心更改指引再造廢物危機

20220312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新冠肺炎疫情下公立醫院的醫療廢物處理量大增,東網亦曾多次報道有醫院出現由醫療廢物堆積而成的「紅色垃圾山」。衞生防護中心近日更改新冠病人廢物處置指引,列明確診者的保護衣、紙巾等視為一般廢物,即毋須再用「紅膠袋」處理。
防護中心網頁上的「給社區隔離設施的感染控制建議」及「醫療環境內對2019冠狀病毒病(COVID-19)的預防和控制要略(暫擬)」,在本周二及四(8日及10日)曾更新處理廢物指引,把確診者個人防護裝備、紙巾、食物殘渣、餐盒或包裝物料視為一般廢物,而受污染的利器、化驗所廢物、人體組織及敷料則仍必須按《廢物處置條例》處理。
新指引同時列明,在處理染疫患者所產生的一般廢物時,應要使用有適當厚度及堅韌的垃圾袋,以防撕裂和滲漏,垃圾袋亦要包紮好,不應超出可盛載的容量,工作人員處理時要佩戴合適個人防護裝備,注意手部衞生,廢物裝載區亦應位於公眾不能進入的地點。
綠色力量副主席文志森表示,醫療廢物原先的處理手法,是希望以焚化方式消除及絕殺病毒,若把確診者曾穿戴或使用的物品視為一般廢物放到堆填區,代表病毒或會再存在一段時間,對附近環境造成影響。他又提到,以往處理醫療廢物的系統,未有考慮到香港會有大型病毒傳播的情況,雖然當局現時的做法「不理想」,但相信政府應是「迫於無奈」。
文中又提到,當局可考慮參照以往的做法,若需要把確診者的廢物放到堆填區,並劃出1個特定的區域專門處理,以便日後堆填區如需改作其他用途,可考慮相關因素。他又強調,相關的區域需要遠離民居。
感染及傳染病專科醫生林緯遜表示,相信有關措施是經風險評估而作出,又提到確診患者的防護衣或紙巾等並非不可能造成間接傳播,但若正確地處理,把相關垃圾放在有蓋的垃圾桶,風險不高,而醫管局一直有相關程序處理垃圾,因此認為影響不大。醫管局則回應指,會按衞生防護中心發出的指引處理醫療廢物,並會與醫療廢物收集承辦商及環境保護署保持溝通,確保有關處理程序符合相關條例及感染控制的要求。
環保署回覆指,在過去兩周,每周分別有116公噸及132公噸醫療廢物以焚化方法處理。而過去1個月化學廢物處理中心的操作一直運作正常。因應近期醫療廢物量增加,環保署除了使用轄下的青衣化學廢物處理中心處理醫療廢物外,亦已啟動同樣可接受醫療廢物的新界西堆填區為接受點,增加醫療廢物的接收及處理能力。
《香港疫慌》專頁:http://hk.on.cc/fea/hk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