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亞博半月 八旬嫗全身腫脹潰爛 家屬怒斥「救命還是送命」

20220317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亞洲國際博覽社區治療設施,由原本收治輕症病人入住改為接收不少長者、長期病患及需要長期臥床及重症的病人。近日不斷傳出有入住的長者無涼沖引致全身潰爛,甚至病逝的消息。家屬將長者送入亞博,事隔幾日卻天人永隔,親人肝腸寸斷。東網連日持續追蹤報道有關亞博長者的消息,今日(17日)再有長者家屬聯絡東網,指自己八旬的母親上月底被送入亞博隔離,相隔逾半月後終可離開,惟現時臥床不起,兼全身腫脹及潰爛,即使「逃出生天」,亦只餘下半條人命。
有讀者向東網爆料,指她82歲的母親長期居住老人院,2月27號被送往亞博隔離,本周二(15號)返回老人院,隔離期間沒有任何消息。該長者返回老人院後,發現全身腫脹,身上皮膚多處呈現黑色及潰爛,時至今日,即相隔兩日後仍未有大小便。她又指,當局未有解釋為何為母親插尿管。她狠斥亞博是「救命營」還是「送命營」,不知母親隔離期是如何度過,期間又經歷了什麼,眼見母親好痛苦,心痛非常,呼籲隔離中心要善待老人家,不要給長者及家人,帶來更多的痛苦和煎熬。
醫管局表示,將亞洲國際博覽館的8號、9號、10號及11號展館改裝成社區治療設施,提供約1,000張病床,原來的設計是主力接收病情較穩定、較年輕及有自理能力的病人。隨著疫情發展,現時入院病人的年齡一般較大,病情亦相對較嚴重,自理能力亦較差。
現時將派駐人手集中在8號和10號展館,合共提供約500張病床,照顧該處接受治療的約250名病人,當中大部分為長者,不少人不良於行、需要長期卧床或患有多種長期病患,絕大部分病人的身體狀況需要較多醫護人手去照顧。
由於人手緊張,加上亞博館現場限制,部分病人服務可能未如理想,例如暫時未能安排為卧床病人提供沐浴服務,希望病人及家屬諒解。醫管局相信內地援港醫療隊加入社區治療設施提供協助後,護理服務會獲得改善。另外,預計醫護人手增加後,社區治療設施亦有能力接收更多病人。
社會福利署回覆東網時僅稱,一般而言,護理團隊每天早晚均會為院友進行面部及口腔清潔,定時為院友抹身及更換紙尿片,並按需要調整次數,每次更換紙尿片時均會為院友進行清潔。護理人員亦會定時或按個別人士的情況以溫暖的消毒濕紙巾為他們清潔身體,以保持他們的個人衞生。
場地亦設有沐浴設施及備有沐浴床供接受檢疫人士使用。為防止病毒傳播,避免在沐浴過程中病毒透過霧化增加交叉感染的機會,護理人員只會按醫護人員的指示為有需要的人士洗澡。
目前在亞洲國際博覽館的其中5個展館設置社區隔離設施,共設有1,018個床位,為來自院舍確診或檢測屬陽性的長者及殘疾人士提供照顧服務。展館共設有1,018張病床,當中有760張是電動病床,全部均可以調校床頭的高度,其中有約190張更可以整張病床上下升降。
《香港疫慌》專頁:http://hk.on.cc/fea/hk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