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日報A1:繁榮倒退不安定 回歸25載一鋪清
20220323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新冠疫情持續兩年多,但香港抗疫卻「愈抗愈大鑊」。第5波疫情爆發3個月在即,多個行業自1月初開始便被勒令停業。有研究機構就市民對5項核心社會指標的評分進行調查,其中繁榮指標在10分滿分中僅得3.98分,創1997年6月調查開展以來新低;而安定指標則在5項指標中排最尾,得3.91分,亦創2020年9月以來新低。有評論員認為疫下百業蕭條,當局支援不足,導致繁榮指標下滑,而政府政策朝令夕改則是影響安定指標的重要因素。另有學者批評政府的防疫政策沒有考慮對社會造成的傷害,認為香港今年經濟負增長的機會大,不容樂觀,而即使政府推出新措施安排,但信心及營商環境被破壞後,將難以重新建立。
香港民意研究所於本月7至11日以電話訪問1,000名市民,調查結果顯示,以0至10分評價,市民對5項核心社會指標的評分由高至低分別是「自由」、「法治」、「繁榮」、「民主」和「安定」,得分分別為4.92、4.36、3.98、3.98和3.91分,全部不合格。相比一個月前,「法治」、「繁榮」和「安定」指標均錄得顯著跌幅,當中「繁榮」指標比上月下跌0.99分,創1997年6月調查開展以來新低,而「安定」指標則下跌幅度最大,下跌了1.03分,創2020年9月以來新低。
油尖旺區議會前副主席余德寶表示,疫情當前,各行各業備受打擊,繁榮指標亦可能因此下滑,而除了普通市民受到影響,即使建制派議員亦忍不住批評,認為政府防疫措施進退失據,脫離疫情無望。余指,即使政府推出防疫抗疫基金、消費券等希望振興經濟,但對於長期受影響的業界來說,只是杯水車薪。他認為政府應向受影響行業提供長期、至少維持半年的支援,並加快放寬社交距離措施。
另外,市民的安定指標亦大幅下滑,余認為源於政府政策朝令夕改,包括突然暫緩全民強檢、突然放寬或收緊防疫措施;而對於網上的傳言,政府只呼籲市民不要聽和相信,絕不是一個負責任政府澄清謠言的做法。他批評政府破壞了市民的信任,促當局日後盡早公布政策路向和澄清傳言。
嶺南大學潘蘇通滬港經濟政策研究所高級研究員何濼生認為,繁榮指數大幅下跌與政府的抗疫政策有最大關係。何指在第5波疫情前本港經濟仍有活力,各界對今年的經濟增長亦表示樂觀,但1月初實施的防疫政策過於嚴厲,本身有少許生機的飲食業亦被迫暫停晚市,對各行各業影響極大。何擔心政府嚴厲的政策對香港經濟的影響會比預期更為深遠,而不是如政府所說,在疫情過後便能復甦。
何批評,政府為了抗疫,將部分酒店房間用作隔離措施,但其實酒店房間原先可能已經有人預訂,更有長期居住的住客,變相令酒店被迫向客人毀約,而政府正是帶頭毀約者。何指,香港本身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跟規矩辦事的經濟體,經商重視信賴,惟政府的做法令營商失去保障,影響香港及政府的聲譽。
另外,他又指禁飛令沒有考慮對社會造成的影響,禁飛地更加包括關鍵的西方國家,加劇外商撤資,亦影響人才來港,造成本地的青、壯年移民流失,香港競爭力整體下降。他認為香港今年經濟負增長的機會大,不容樂觀,儘管政府放寬禁飛令和社交距離措施,但信心及營商環境被破壞後,將難以重新建立。
疫情下政府採取嚴格社交距離及入境限制,各行各業均受影響,科技公司亦不能幸免。科技創新界議員邱達根聯同5個業界團體,在2月至3月期間,以問卷調查203間屬會公司。調查結果發現,約一半公司認為,疫情對業界同內地及海外生意往來有非常大影響。六成六受訪公司表示,過去一年未能成功融資,四成表示疫情以來損失10萬至100萬元,三成損失100萬至500萬元。
數碼港創業學會聯合會長盧文聰表示,香港創科企業產品研發及生產依賴內地廠房,未能通關令香港員工無法親自到內地,與工程師面談生產條件等。另外,本港金融科技特別依賴海外人才,但入境檢疫安排嚴謹,令他們減低來港意欲;即使有意來港,預約檢疫酒店亦有困難,導致人才短缺。但他相信,政府下月起放寬海外港人入境要求,有助紓緩情況。邱達根則指,疫情下數碼化進程加快發展,個別企業受惠,但資訊科技界仍面對不少問題,包括人才流失、資金鏈以至業務開拓困難。
更多新聞,請瀏覽東方日報網頁:
《香港疫慌》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