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止自殺早期預警系統平均數首創新高 55歲或以上屬高危群組
20220329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葉兆輝及生命熱線呼籲市民多關心身邊長者。
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在2020年研發「防止自殺早期預警系統」,該系統以每日的自殺報道作計算,而在今年本月23日則首次達到新高,自殺個案估值平均數超越了「極高」的警戒線,過去7天的自殺估值平均數為4.05,比全年的平均數1.8高。中心又發現,55歲或以上為自殺的高危群組,大部分都受精神困擾。中心期望數據可給社會作預警,並關注身邊人的精神及情緒健康。
中心總監葉兆輝指,自前年設計系統以來,有關數字首次達到極高水平,可見情況嚴重。葉指,香港的自殺率,由2003年起從每10萬人的18.6,下跌至2015年的12.0,下跌了逾30%。不過,從該中心的數據顯示,在今年的2月28日起之後的兩星期,情況開始令人憂慮。
中心又分析在本月22日至28日期間共有21宗自殺相關報道,發現平均每天有3宗自殺報道。在上述期間,21宗個案當中,有9宗為55歲或以上人士,而35歲至44歲,以及45歲至54歲則各有4宗;有14宗為高處墮下。至於自殺原因方面,有10宗沒有提及,而因經濟及身體疾病問題則各有4宗。
「生命熱線」分享受助個案,分別是年約70至80歲的長者黃太及黃先生。據知,黃先生患有阿茲海默症,聽覺漸退化,日常依賴黃太照顧,疫情下倍感壓力。黃太指,平常喜歡幫助別人,但當早前確診,在家隔離,要他人幫忙購買物資,頓時覺得自己「好無用」。被困家中一段日子,不能出門,對精神亦有影響。
她指,確診後衞生署要求他們填寫資料,她坦言自己讀書不多,不會上網及填表,但署方不願幫忙,令她感到求助無門,「我想做,但我唔識,好想喊。」她指照顧丈夫甚感疲累,曾想過一了百了,幸好不時有義工及社工關心,有抒發的渠道。
「生命熱線」執行總監吳志崑表示,疫情下長者接觸資訊的速度及渠道不及年輕人,令他們不能緊貼疫情變化,亦未能掌握求助資訊,而每日接收有關疫情的負面消息,例如長者死亡個案等,難免影響心情。
吳又指,不少長者反映,難以尋求他人協助,就算有人幫忙,不斷尋求協助亦打擊他們的自信,面對被拒絕的情況則更加難受。在禁聚令下,港府禁止2戶以上的跨家庭聚會,有長者無奈指,「自己做錯咗乜嘢,同2個已婚女兒食飯好像做賊一樣。」
葉兆輝呼籲市民多關心家人,特別是長者,向身邊人提供正確且正面的疫情資訊,亦呼籲政府在不增加染疫風險的情況下,盡快開放康文及休閒設施。吳志崑指,長者亦可在抗疫期間培養新興趣,例如種花、養魚,做適量運動,例如在家附近走動,可主動找人傾訴及求助,保持身心健康。
《香港疫慌》專頁:http://hk.on.cc/fea/hkdisea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