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房抗菌素批發供應5年跌至5.7% 陳肇始冀解決耐藥性細菌威脅

20220515
東網電視
更多新聞短片
抗菌素耐藥性是當今全球公共衞生的威脅,它是指當微生物,例如細菌、病毒及真菌演變成能抵抗原本有效的抗菌素藥物。食物及衞生局已於2016年成立抗菌素耐藥性高層督導委員會,上周舉行第7次會議,總結過去5年實施首份行動計劃的成效,認為在減緩耐藥性的出現和防止蔓延的方面取得良好成果,例如社區藥房抗菌素的批發供應量持續下降,由2016年的18.5%下跌至2021年的5.7%。下一份行動計劃(2023-2027年)將於今年年底公布。
局長陳肇始今日(15日)在網誌上稱,抗生素是用作治療細菌感染的藥物,不過會增加耐藥性細菌,即「超級細菌」的孳生風險;加上其產生速度比研發新藥快,若問題未有改善,有效的治療方案會減少。她提到「一體化健康」的重要,因為抗生素對動物和人類中的微生物產生選擇壓力,相關環境,尤其是農場和醫護機構、污水系統和土壤,均能為具抗菌素耐藥基因的細菌提供生存優勢,並可進一步擴散。而由人類或動物衍生的耐藥性細菌也可跨界別傳播,故三方面須互相合作,才能妥善落實公共衞生措施。
陳強調港府關注這問題,政府已推行一系列工作,包括建立一體化抗菌素耐藥性的監測資訊系統,加強打擊非法售賣抗菌素等。她又透露,督導委員會同意推行下階段的行動計劃,將會延續《香港應對抗菌素耐藥性策略及行動計劃(2017-2022)》的6大範疇,包括透過監測和研究增強知識、完善抗菌素在人類和動物身上的使用、透過有效的環衞設施、衞生和感染預防措施減低感染率、透過有效的宣傳教育和培訓,提高大眾對抗菌素耐藥性的認知和理解,以及促進抗菌素耐藥性的相關研究。